2020年之后,养老金是否能够继续上调,是所有已退休人员和即将退休人员最关注的。而如今,对于养老金能否长期发放的问题,一直处于令人担忧的状态:
首先,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中国养老金第三支柱研究报告》中预测,未来5-10年,中国预计会有8-10万亿的养老金缺口,关键在于这个缺口会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增大。
其次是,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预测到了2035年,养老金将面临枯竭。
相信大家都知道,要想负担养老金的长期发放和上调,最根本的问题是养老金账户资金是否充足。今年根据人社部统计,1~9月份,养老金收入为2.1万亿,支出却达到了2.8万亿。很明显,养老金收大于支已经出现了,尽管目前养老金账户余额仍有4.5万亿的积累,但是以后10年,20年是否能保证发放,还是一个未知数。
那么,要想养老金能保证长期的充裕,有哪些方式能够让养老金账户继续开源呢?
在2020中国金融学会学术年会“中国养老金发展与养老财富储备”分论坛上,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就提出了3个建议:
第一,将第一支柱养老金的个人账户利用起来作为夯实养老财富储备的载体
第二,尽快扩大第二支柱企业年金的参与率。
第三,尽快出台第三支柱的顶层设计,也就是将养老金的现收现付“负债型”模式转变为基金“资产型”模式。
我认为这样做其实有4个好处可以预见:
第一,不再完全受到社保费收支的制约
如今退休人员领取的养老金,主要还是依靠年轻人缴纳的社保费,但这样做,其实比较被动,因为在老龄人口上涨迅猛,新生人口降低的压力下,这一方式将想长期实行,还是有困难的,万一缴费人口无法支撑老年人的退休金,资金链濒临断裂后,就容易走“庞氏骗局”的老路。但如果以投资收益形式作为积累养老金的主要方式,靠的是整个国家的经济,经济在坚持发现,投资就能有回报,养老金积累的上升空间就能更高,未来发放会轻松很多,不用再完全靠着社保费一点点慢慢存储。
第二,扩宽养老金的收益渠道
现在大家领取的养老金,只有一份,只有大公司才有企业年金,但如果说,有更多企业参与进来,那么,等到退休后,大家就能在养老金之外,再多一份钱领取,晚年生活水平有机会能够大大提高。
第三,推动新行业发展
除了收入特别低的少部分群体外,很多人除了交社保,负担生活开销和必须的存款外,其实还有一定的活动资金,他们心里是很想要投资的,可是又担心理财产品的高风险,买房可能还不太够,加上如今房子已经不像炒房时代那么赚钱,投资房产回报其实不如想象中多,尤其是房产过剩环境下,可能还要亏钱。因此,大家特别希望能有一个出资少,回报好,并且稳定可信的投资项目。如果说养老金第三支柱模式能成熟化,以后随着更多人来投资,也会成为一个新的发展行业,受益者会更多。
第四,年轻人缴费压力可能将减少
如果养老金投资模式能实现,以后养老金发放就不用完全依靠社保费,那么在上调社保费问题上,水平和速度也会放缓,对于部分收入较低,家庭负担较重的人,可以省下很多社保费,生活压力将减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