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观察
三孩生育政策来了,能否应对少子化老龄化社会?
2021-06-18 04:12  浏览:1434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导读:


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听取“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大政策举措汇报,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半个多月前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数据显示老龄化社会是未来一段时间的基本国情。放开三孩生育政策是否有效?除老龄化以外,人口数据还透露出什么信息?我们该如何安排今后的生活?


一、 为什么要放开三孩政策?


二、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效果如何?放开三孩会更好吗?


三、 人口老龄化少子化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四、 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


五、 除了老龄化以外,这次人口普查数据中还透露出什么样的信息?这些信息对人们的财富配置有什么影响?


六、 我们该如何安排今后的生活




一、 为什么要放开三孩政策?


这次国家实施的放开三孩政策是为了应对我国面临的人口老龄化少子化问题。前不久公布的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人口老龄化已经是我们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要面临的国情。


1、 人口老龄化


第七次人口普查公报称,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未来一段时期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


根据人口年龄段的划分标准,少儿指14岁以下人口,14-64岁为劳动年龄人口,65岁以上为老年人。老龄化,简单来说,就是指人口死亡率下降,人的寿命变长。根据联合国1965年《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的划分标准,老龄化社会是指65岁以上的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7%,超过14%就是深度老龄化社会。


根据这次公布的数据,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13.5%,所以,老龄化社会确确实实在向我们走来。


2、 人口少子化


除了老龄化以外,最近几年我国人口增长还有一个很明显的趋势,就是人口出生率下降。根据choice数据显示,最近十年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2016年, 0.586%(千分之5.86),之后三年便呈现断崖式下跌。这说明一个问题,就是人们的生育意愿降低了,这也是我们最近一直说的少子化现象。所谓的少子化,就是由于生育率下降造成的幼年人口逐渐减少的社会现象。




老龄化和少子化虽然是两种社会现象,但他们并不是孤立的。


首先,少子化是造成老龄化的原因。经过人口更替,没有少儿人口的成长和替代,劳动力人口就是无水之源,老龄人口比例自然增加,少子化加速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第二,少子化会改变家庭结构,使老龄化问题更突出。这一点,我们从人口普查的数据就能够看出,家庭规模越来越小,从几代同堂到三口之家,甚至是丁克家庭,再过几十年就会变成空巢老人家庭;而且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人口流动性增加,以前家庭“一碗汤”空间距离早就不复存在,甚至变成了两个城市、两个国家的距离,生活照料、疾病看护和精神慰籍这些以前很自然的家庭关怀现在甚至变成了空谈。


第三,少子化加剧老龄化社会的经济增长压力。


反过来,老龄化也会加剧少子化。老龄化社会下人们更不愿意生育,人们的观念从重数量到重质量,都会促进少子化的社会现象。


二、全面放开二孩以后的效果如何?放开三孩会更好吗?


我们国家从1978年开始实行严格计划生育政策,一直到2013年。2013年11月国家启动了“单独二孩”政策,允许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生育两个孩子。后来到2016年,开始“全面二孩”,修改了《人口和计划生育法》,“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之所以政策进一步放开,就是因为“单独二孩”的效果不好。那2016年全面放开二孩以后,效果又如何呢?


从我们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数据来看,2016年的数据相比于2015年有一个明显的增加,从0.49%增长到0.58%,这很明显是二孩政策放开的影响。但是这一效果并不持续,因为之后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一路下滑,并且是断崖式下滑。


从二孩的数量也可以看出这个趋势,只有2016年和2017年两年二孩数量是增长的,2017年以后不管一孩还是二孩,数量都是下降的。


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个原因是育龄妇女人口持续下降,而这又与之前的独生子女政策有关。另外的原因就是我们现在的生育和教育成本高。




从数据来看,全面开放二孩政策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那么三孩政策效果好不好呢?


在开放三孩政策出台的当天,新华社微博发布了一个生不生三孩的投票调查。发布两小时后的参与投票达到三万多人,虽然总样本并不多,但是从结果的比例来看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选择“完全不考虑”的人数占到总投票人数的90%。考虑到当前种种社会现实问题,其实单独实施全面放开三胎政策对于增加总人口的积极作用其实并不明显。


全面放开生育政策对于人口增长下行趋势的改变没有作用,那么我们应该要配合更多的政策,比如福利制度,针对于生育的补贴、休假,健全福利制度,改善住房、医疗条件等等。




三、人口老龄化少子化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老龄化少子化是一个人口问题,所以我们应该结合人口的总趋势来看。


从历史数据看,建国以来我们共进行了七次人口普查,虽然总人口有所增长,但是增长的速度越来越慢,从1982年的2.09%到这一次的0.54%。1、人口是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人口老龄化少子化下经济发展速度减缓,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对总需求的影响要大于对总供给的影响。


从总供给角度,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的负面影响会在一定程度上被技术红利对冲。人口或者叫劳动力、资本、土地、科技,这些都是经济增长的生产要素。人工智能和机器的大面积普及使劳动力不需要再做大量体力性劳动,同时使智力劳动的生产周期延长,物联网等通信技术可以规避老年劳动力体力下降的弊端,提高生产生活参与度,这些都是对生产力的解放。所以,供给方面,人口整体数量的萎缩对经济影响不大。比如日本在老龄化过程中也是这样。劳动生产率没有因为劳动力减少有很大的下降。


反之,人口老龄化少子化对需求的影响更大。人口是创造需求的根本,从人的生命周期而言,教育、买房、结婚都是年轻人的需求,青年中年时期是人的一生中需求最旺盛的时候,而少子化社会这些总需求在未来几十年都会减少,这是可以预见的事。而老年人本身对这些消费的需求就更少,老龄化是一个人的生命末端,少子化又使消费需求不可持续,也就是人口周期循环不可持续,所以不管是老龄化还是少子化,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更多的体现在需求不足。长期需求不足的一个最严重后果就是通缩。因为没有消费能力、生产出来的东西卖不掉,不是生产能力不足。比如说,食品再便宜,消费是有上限的。


而通缩会带来一系列的后果,比如资产价格下降,购买力疲软。现在的日本是典型的通缩,日本一直在量化宽松,但是没有通胀。


2、除了经济发展放缓、经济通缩等负面影响,人口老龄化也有积极的一面。


人的寿命延长得益于医疗技术的提高,这也从侧面说明国力在增强。老龄人口的储蓄率高,这是他们的风险偏好决定的,所以家庭杠杆率的比例会降低,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我们这里的家庭杠杆率、储蓄和投资都是从宏观经济的角度而言,并不是金融资产的投资,而是商品或劳务生产的投入。国人教育水平在提升,老年人阅历经验丰富,促进文化产业和科技创新。另外银发经济也会有很大市场需求。


3、 老龄化少子化对个人家庭的影响


负面影响:养老负担重,经济发展放缓,社会“内卷”,年轻人压力大,老年人基本保障不足,影响老年生活质量。年轻人负担重,各种生活成本上升,更不愿意生育。


正面影响:老年人经验阅历帮助年轻人更好成长,优育质量高。


四、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


老龄化社会的趋势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从制度上来讲,改变老龄化的手段有开放移民,吸收国外劳动力,以及制定新的生育奖励政策,就是我们现在做的事情。但是,我们刚才也讲到了,政策实施了,但是实际效果和预期还是有差距。


在已经形成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情况下,如何应对老龄化呢?


1、 技术进步


在上面提到了,技术进步可以对冲人口老龄化对供给端的负面影响,所以应对老龄化第一重要的手段就是推动技术进步。技术进步使人的生命延长,智力劳动的周期延长。需求端的改善影响不大,主要是减少老年服务中对于人的依赖性,给老年服务带来便利。根据日本老龄化社会的研究,技术创新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会间接影响经济增长质量。


另外,从过去年度中国各省份的经济数据直观观察,就可以发现,那些人口老龄化情况严峻,但是技术创新能力强的省份,经济增长排在前列,比如山东、四川、湖北;而那些老龄化程度低但是技术创新能力差的省份,经济增长排在后面。


2、老年需求增长


需求方面要做的是刺激老年消费需求,比如老年旅游、老年婚恋、老年健康、老年陪伴、老年丧葬。同时要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养老和医疗有保障,使老年人敢消费,否则通缩会越来越严重。打通城乡差别、打破两元社会,因为农村人口消费能力更差,但是农村的老年人比城市老年人更多,这是城市化进程中遗留的问题。


参考其他国家对于老龄化的应对,比如日本老龄化的应对措施:(1).出台多部重要的法律(《生活保护法》《国民年金法》《老人福利法》《老人保健法》《护理保险法》),其中,《国民年金法》1961年实施,是特别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2).实施国民健康运动规划,提高健康意识,普及健康知识,完善健康设置配置等。(3).完善老年服务和福利设施。(4).鼓励老年人参加社会活动。


五、除了老龄化以外,这次人口普查数据中还透露出什么样的信息?这些信息对人们的财富配置有什么影响?


人口普查数据中披露的性别比例,总人口性别比是105.1,也就是说每100个女性对应105.1个男性。


男多女少的情况下,首先,女性有更多的选择权,所以“丈母娘需求”会导致房产需求,尤其是男女比例悬殊的城市,有房产的男性具有优势,所以会对资产配置产生影响。也就是说,资产配置中有不动产的一线城市男士,被选择的概率会更高。


第二点,虽然总体男性比女性多,但是,家庭的构成中,男性要降级匹配,也就是说男性降级娶女性,所以现在单身女性高知大龄化,大城市这种现象更严重。大量单身会产生单身经济、单身文化、单身消费、单身资产配置、单身价值观。单身资产配置,比如单身公寓,单身价值观,比如情感用品,宠物,陪伴类,感情倾诉类的用品、性用品,单身消费,比如单人饮食、单人旅行等等。


第三,分地区来看,具有竞争力的男性会在男女比例失调最严重的城市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而相对没有很强竞争力的男性会在男女失调比例小的城市更容易发展。比如说,优质男去北上广,竞争力较弱的男性在性别比例失调较小的地区工作和生活更为合适。优质男去失衡比例不明显的地区发挥不出比较优势。


3、改变性别趋势有什么办法吗?


跟总人口数量的增长趋势一样,人口性别比例改变是很难的一件事。从出生上控制有伦理道德风险,其他有效手段比如战争、疾病,这也不是和平的方式。但是从其他国家的历史来看,也不会有严重的问题,只是结构性的不平衡,这可以通过代际转移来解决。


六 我们改如何安排今后的生活?


1、 未雨绸缪,改变养儿防老的观念,增加养老资产的规划和合理投资


2、 养老制度改革,当前改革的一个方向就是尽快完善推出个人养老制度


我国目前的养老保障体制可以终结为养老三支柱,就是国家养老+企业养老+个人养老,其中国家养老是以基本养老保险的形式,就是我们每个月工资中企业和个人扣缴的养老保险金,企业养老是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的形式。目前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健全的,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的覆盖面不广,个人养老制度的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


发布人:b771****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