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丁克族”认为,不生孩子对老后的生活更有好处,因为可以把养娃的钱用来养老。可是,这笔钱真的够养老吗?
这几天,小编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被热议的话题。
问题下面的回答者很多,其中有一位答主的文章被点了几千个赞。
这位答主是一位坚定的丁克族,他的文章大意就是:
现在这都什么年头了,只要智力还正常的人就不会指望什么“养儿防老”。
养老的确是花钱,但那钱是实实在在花自己身上的。
但养儿呢?
目前的社会竞争如此的激烈,wu价也高,养育一个小孩子,就算是最普通的养,从出生到十八岁至少得花六七十万吧。
现在已经不是几十年前那种给双筷子就能养大一个小孩的时代了。
从小孩出生,尿布奶粉兴趣班,书费杂费培训费,有些有条件的家庭还得帮孩子争取好学区,买学区房又是一大笔钱。
这样算下来,都够一个普通人养好几遍老了。
再说,就算你这一套做下来,被如此精心培养的孩子就一定能成材吗?
现在不是有那么一句话么:
我的孩子,正在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
没错,现在大多数父母费劲巴拉的供养小孩,到最后也不过就是指望孩子找个普通的工作,跟父母当年一样继续996罢了。
你又如何能够指望孩子给你养老呢?在巨大的压力之下,孩子自己也自顾不暇了。
所以,养老的正解就是:
趁年轻赶紧努力挣钱,认真规划老后的财务和生活,比方说攒钱去养老院,最终目的就是,把养娃的钱攒着用来养老。
不要指望孩子养你的老,孩子将来不啃老就算他出息了。
可能这番话说到了很多人的心里,这个问题下面,很多有孩子的父母也纷纷表示:
是啊,如果单纯从经济利益角度来看,养娃其实是个赔本买卖。
那么,养娃真的像这位答主说的这样,如此的不堪期待吗?
在这里小编再讲一个故事。
有个朋友是程序员,之前参加过一个相关的项目开发,因为工作需要,在一家养老院驻场办公了三个月。
那年朋友27岁,刚结婚,原本也没着急要孩子,但是那次在养老院驻场办公结束之后,赶紧就生了个娃。
后来二胎开放之后,又生了个娃,凑成了一个“好”字,皆大欢喜。
周围同事朋友们都以为,他们夫妻是不是特别喜欢孩子啊,程序员朋友这才解释道:
“其实,改变我想法的,就是那次在养老院驻场工作的经历。”
他接着跟我们分享了他在那里工作时,经历的所思所想。
一般人没去过养老院,可能对这种机构有些误解,经常从电视上看,说经常会有志愿者啊,义工啊过去照顾老人,帮老人洗脚捶背,嘘寒问暖,但实际上他大部分日子并非如此。
老人们大部分的时光,都是很无聊的居住在自己的房间里,院方对他们的照顾,一般也就是保证他们身上干净、吃饱穿暖、日常健康监测等等。
但老人们的心理状态,情绪如何,这就不是他们的义务范围了。
大家知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幼儿园如此,学校如此,职场如此,养老院亦如此。
人际关系永远都是一个人生活里不可或缺的重点,而在养老院里,人际关系的高下是怎么划分的呢?
你可能猜到了:是的,有儿女和没有儿女的老人,晚年在养老院的境遇差别是很大的。
程序员朋友接着说道:
“其实老人们之间也是存在【鄙视链】的。儿女在本地、并且能经常过来探望的,处于最高级,院方也好护工也好,都对你客客气气的。
有儿女,但儿女不在本地,或者不经常来看的,这种情况属于大部分,位于链条的中间位置,中规中矩的待遇。
而那些没有儿女,全靠自己的储蓄入住养老院的,院方要收取很大一笔钱当做押金。
而且待遇也未见得有多好,并且很难跟其他老人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几乎是处于一种被排挤的边缘化状态。”
为什么会这样呢?
朋友沉默了半晌,摇了摇头:
“其实我也不太清楚原因,但如果让我给出一个答案的话,我想可能是因为,
大多数人其实都有点欺软怕硬的倾向吧,
如果你没有儿女,可能在别人看来,就算欺负你一下,也没人帮你出头,自然就不用承担什么后果。”
这番话,把大家说得一阵心惊肉跳。
我们不妨再从这个角度继续深入思考:
尤其是到了晚年,人的行动能力、健康状况可能都会面临一系列的问题,这时候,不管年轻的时候攒下多少钱,可能都处于一种“想用也用不上”的状态。
你可以观察周围的老人,不管有钱的、没钱的,他最渴望的是什么?是钱吗,是奢侈品吗,是大房子吗?都不是,一切的金钱,都抵不过能有人来照顾他、关心他、牵挂着他。
有人说,这所谓的“关心照顾和牵挂”,花钱雇人来做,也能做到啊;
但我们就以养老院为例,护工的工资也就几千块钱,你又能指望他对你关心照顾到什么程度呢?
对于护工来说,这只是一份工作。
说到这里,一起聊天的朋友们都陷入了沉默。
程序员叹了一口气说道:
“就算生了娃,也不见得就能指望。我也见过那种有好几个小孩,但孩子们都不管老人的情况。
但我唯一的想法就是,我希望等我去养老院的时候,我的两个孩子能抽空过来看望我一下,哪怕仅仅是做给别人看,也行。”
听了这番话,这些平均年龄三、四十岁的朋友们,各自默默无言……
讨论
你认为“养儿防老”的说法还行得通吗?
你为自己的养老做了什么样的准备?
欢迎评论区分享你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