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轻而易举的成功, 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
——邹建娟
邹健娟,生于1971年。当过代课老师,开过幼儿园,甚至卖过建材,当看到邹健娟时,她正在给阿姨们上着培训课,带着扩音器温声细语、手把手地讲解着育婴知识,面对所有的提问都进行一一地讲解,耐心且温柔。
不甘平凡却不得平凡
17岁毕业的邹健娟很顺利地就在当时县里唯一一家公办幼儿园当着代课老师,本该好好工作等待机会考取正式编制的她,却不甘在幼教这个岗位上过一辈子,于是在工作的第三年,她毅然决然地辞职,放弃了等待多年的唯一一个考取名额,开始了她的创业之路。
本以为创业是苦尽甘来的漫长等待和坚持,但是到了邹健娟这似乎变得有些不一样。
凭着一腔热血邹健娟创办了新干第一所私立幼儿园,一开始创业似乎就很顺利的邹健娟,在第7年,遇到了人生中一大转折点,因为多年讲堂上的任教,导致声带受损,无法再继续任教。无奈之下,邹健娟结束了自己第一次的创业。
结束创业后的邹健娟跟着老公做着建材生意,但是她心中还装着她的创业梦。每每和外地回来的朋友交流时,她就经常问大城市哪些行业有前景。有一次在朋友那听到中介时她看到了希望,从而萌发了做家政服务的想法。
辛苦、心酸、坚持
说做就做,一腔的激情和热血,很快家政公司成立了,但是面临的问题也就出现了。公司成立初就只有4个人,存在着没有服务人员,没有客户资源,没有市场等难题,似乎所有的问题在公司成立的那刻就出现了,给充满信心的邹建娟当头一棒。
谈到这些邹健娟发自内心的觉得有不少的辛苦,不少的心酸。在那个时候很多人觉得“保姆”说出去很没有面子,客户市场也没有打通,没有客户、没有服务人员,怎么办?那只能从最笨的方式出发,贴小广告、微信推广、进小区、社区开展宣传活动...
谈到这些邹健娟很心酸地说:“那一年几乎就在探索,没有盈利。”
第一次接单是一个去小企业做保洁,家政服务人员去一家打扫卫生,当时是100元,因为当时培训的都是一些表面的知识,家政人员技术和知识不熟悉导致在规定时间内打扫不出来,邹健娟就亲自一起去帮忙打扫,家政人员做到几点她就帮忙做到几点,边教边帮忙,一整天几乎没有休息才打扫完。因为想把市场打开,把事情做到最好让顾客满意,邹健娟说亲自去帮忙打扫的情况经常发生。
面临服务人员的技术和经验这个难题,邹健娟犯了难。
技能培训、开拓市场双管齐下
“既然没有培训,那我们就自己搞培训。”公司没有专业的培训人员,培训不了服务人员邹健娟就想着自己来当这个老师。于是邹健娟自费3万多元独自来到北京和南昌开始了自己的培训之路,一年后先后取得了家政培训师证和居家养老照护讲师。
这么多证书的考取也并不是顺利的,邹健娟笑着聊着:“记得有一次考试,在考试当天系统抽签抽到了190道题的答卷,与之前在培训班的模拟考试120-150道题不一样,当时就心慌了,强撑着考试,考试的半个小时过去了还有将近100道的考题没有做完就赶紧举手提问监考员老师,老师说系统抽取的是190到题目,当时一听脑袋就开始发晕,眼前一片黑什么也看不清,到最后考题没有做完。“ 谈到这个的时候邹健娟还是很欣慰地说:“当初我拿到证书的时候,老师还和我说我是第一江西来的学员,我是江西第一个拥有家政培训师证的人。”
拿到证书的邹健娟刚好赶上了好时机,邹健娟说:“那时候刚好就业局的就业扶贫平台需要有讲师进行免费上课,我想着我刚好可以借着这个平台让更多的人知道家政,了解这个市场,从而来打通市场,所以我毫不犹豫的就去了。”
回忆起当初邹健娟说:“记得第一期培训结束后有10几位有意愿来上班的人。那一刻觉得所有的努力都没有白费。”
如何来保障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让公司持续不断的积累雇主和服务人员?邹健娟觉得还是需要靠口碑,所以公司很注重教育和培训,每个服务人员必须经过技能培训再上岗。
打通就业新模式
皇天不负有心人,通过培训课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家政这个行业,也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公司。除了提高自己家政公司就业率,邹健娟还积极参加各种技能培训的授课。
到今年,公司已经实现了200多人的就业,在公司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肯定和信任,保姆和月嫂也是供不应求。
谈到自己的创业她说:“不管是以前、现在、还是以后都得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往前走,相信技能才是过硬的本事,让更多的人接受专业的技术培训,也让更多的人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
人生,重在执著,赢在坚持。
执著的去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所有风风雨雨,
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给自己一份满意的答卷。
来源:微新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