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1991年6月26日,国务院作出《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确定改革养老保险完全由国家、企业包下来的办法,逐步建立起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制度。
全国治沙工程规划
20世纪90年代,我国环境恶化趋势加剧,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危害群众健康的重要因素。诸多环境问题中,沙漠化是危害最直接、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1991年,全国绿化委员会、林业部制定了《1991~2000年全国治沙工程规划要点》,明确了今后十年治沙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建设重点,提出了完成规划的主要措施,是各地发展治沙事业的重要指导性文件。截至1999年底,治沙工程累计完成人工造林3465万亩、飞播造林937万亩,封山封沙育林3900万亩,种草及改良草场733万亩,治理沙化土地达1.2亿亩,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在长期治沙实践中,还初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沙治沙技术体系和治理模式,为新世纪防沙治沙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2001年8月,九届全国人大第23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明确了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防沙治沙工作方面应承担的责任,并规定了一系列相应的制度和措施。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竣工
葛洲坝水利枢纽是万里长江上的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位于湖北省宜昌市长江三峡出口2.3公里的西陵峡。枢纽的主要任务是发电和通航。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主要由拦河坝、发电站、船闸、泄洪闸、冲砂闸和鱼道等建筑物组成。大坝全长2561米,坝顶高70米,控制流域面积100万平方公里,总库容15.8亿立方米。葛洲坝工程建成后,三峡以内100多公里长的峡江,水位可以抬高20米,昔日危及航行安全的暗礁险滩,尽没水底,夜航得到自由,航道大大改善。调节库容水位、保护大坝安全的要害部位——27孔泄洪闸和12孔冲砂闸,全部开启后,可以安全宣泄历史上最大洪水每秒11万立方米流量。此外,坝顶还有供运行管理和沟通南北交通的铁路和公路,无异于又一座长江大桥。葛洲坝水利枢纽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为二、三江工程,包括有泄水闸、二江电厂、三江航道、二号、三号船闸及泄洪冲沙闸。葛洲坝一期工程兴建了二号和三号两个船闸。一期工程于1970年12月开工,于1981年基本建成,1985年通过了国家验收。大江工程为二期工程,由混凝土重力坝、大江泄洪冲沙闸、总装机容量175千瓦的大江航道及一号船闸、大江电厂和500千伏变电站组成。二期工程于1982年正式开始主体工程施工。经过4年建设,水电建设者开挖了3600多万立方米的土石方,浇灌了470万立方米混凝土,安装了32000多吨的金属结构。二期工程的四座雄伟建筑物九孔泄洪冲沙闸、一号船闸、大江电站厂房、挡水重力坝已同一期工程的建筑连成一体,形成2600多米的巨型大坝,横卧在波浪滚滚的长江之上,十分壮观。1985年,大江工程获国家优质工程奖。1988年底全部建成。1991年11月27日,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二期工程在湖北宜昌通过国家正式验收。至此,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宣告全部竣工,全面发挥效益。
图文来源丨中国共产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