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三胎正式开放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不少人直言,养活自己都已经很不容易了,哪还养得起三胎?
但是,很多人都不愿意生孩子,未来我们的养老问题该怎么办呢?
面对这一棘手问题,清华大学经济学教授宁向东曾在一篇文章中给出了一个颇为严峻的预测,他认为,国人老无所依是一场即将到来的可怕危机。
1. 养儿防老已经成为过去
在过往数千年的农业文明社会中,承担养老职责的主力军一直是家庭,“养儿防老”在民间受到广泛的推崇和重视。
但是近现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文化变迁,空巢老人取代几世同堂成了普遍现象,养儿防老的地理基础正在崩塌。部分学者认为,这正是生育率下降的原因之一。
家庭年龄结构失衡正在向养儿防老发出挑战。今年五月,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正式公布,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占据的比例已经达到了13.5%。
换句话说,每7.4个人中就有一个65岁以上的老人。具体到家庭,往往是老的老、小的小,能照顾人的不多、需要照顾的不少。
与此同时,未富先老让养儿防老的困境更加突出。一方面,老人们掏空大半辈子的积蓄为子女的教育、婚姻甚至是孙辈买单;
另一方面,为了挣钱养家疲于奔命的子女们在持续走高的教育成本、婚姻成本面前难有充足的积蓄。没有足够的资金作为支撑,子女们负担老人养老变得难上加难。
2. 老而无病是家庭大幸
宁向东教授表示,在这样的背景下,老无所依是一场即将到来的可怕危机。他认为,这种情况下,老人没有大病且生活能够自理对家庭来说就是大幸。
“这是不知道几世修来的福分。”
在文章中,宁向东教授写到了自己40岁的学生一家。那位40岁的学生和他妻子都是独生子女,双方父母健在,都是60多岁的年纪,再上面,还有三个80多岁的老人。
老人们无病无灾则大家都好。但人总是会更老的,会有一个无法自理的阶段。
但凡有一个人卧病在床需要他人照顾,对这一家而言,在经济上和精力上都是巨大的挑战。
然而,全国老龄办2016年曾发布过一组数据:超过1.8亿老年人病痛缠身,完全或部分丧失自理能力的老年人数量高达4000万。
具体到每一个家庭,家中老人老而无病才是真正的小概率事件。
3. 千亿产业能否破局?
让老人维持健康的硬性需求之下,大健康产业蓬勃发展。据京东产业研究院公布的数据,今年618期间,膳食营养板块的成交额同比上涨近8倍,其中专注于拉长健康生存期的“派洛维”等单品甚至一度脱销。
艾瑞咨询2021年发布数据表示,此类单品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270.13亿,远期规模或将超越千亿。
据悉,能够活化线粒体、激活长壽蛋白的β-烟酰胺类物质构成上述单品的核心成分,根据东京大学此前的研究,一群55岁以上的老人利用该物质干预3个月后,他们的生理年龄平均年轻了近20岁,活力状态显著提升。
日企Bioagen联合东大推动该物质的低门槛落地,成果“派洛维”席卷当地伊势丹等百货商超,国内也有超2万人通过京D国际获取。
当然,国内在这方面的科研也取得了不少亮眼的成果。复旦大学时光派团队此前发布了老龄检测工具“时光尺”,现已在云峰基金等资本的推动下落地,或能提供私人定制的精准老龄干预方案。
2019年,华尔街知名券商美银美林曾针对老龄化问题进行过深度调研,分析师们在调研报告中写道,现代生物科技知识正以每73天翻一倍的速度指数级递增,用不了多久,我们就能迎来生命长度和质量的双重飞跃,届时困扰我们的老龄化衍生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或许,随着产业的蓬勃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宁向东教授担忧的老无所依一二十年内就能迎来它的解决方案。而摆脱了后顾之忧的年轻人们或许会重新燃起生育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