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农村将进入“急速”老龄化阶段!“养儿防老”成空谈,农民该咋办
2020-11-02 11:17  浏览:552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据全国老龄委数据显示,从2015年到2035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从约2.12亿猛增至约4.18亿,在这短短的20年间,老年人口数量将直接翻倍。而按照城乡人口比例来看,届时农村老人的数量将达到3亿左右。

而且,据国家数据显示,未来10年后,第1批生育独生子女的父母,将普遍跻身中龄,甚至高龄人群,预示着农村将进入“急速”老龄化阶段。而未来,农村子女,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养老压力可想而知。


很多农民表示,曾经设想的“养儿防老”已经成为空谈,因为现在一对年轻人,将来不仅要赡养4位父母,有的甚至还需要照顾2~3位爷爷奶奶,再加上养育孩子和挣钱的压力,年轻人根本照顾不过来。而在这样的背景下,本就没有退休金的农村老人,未来的养老难题将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晚年生活。


一方面,农村养老方式已经发生改变。

以前农村养老实行的就是“养儿防老”,这也是造成重男轻女思想的根本原因,农村老人老后,子女孝顺、孙辈绕膝,是他们最大的心愿。

可是随着农民收入方式的改变,很多农村年轻人迫于生计,不得不去城里打工,而农村老人在被疏于照顾的情况下,还要承担起帮忙照顾孩子的责任,他们的老年生活往往都非常辛苦。

而正是由于这种情况的存在,使得农村的年轻人很少能留在老人身边悉心照料,再加上上面所说的养老压力的存在,让大多数农村年轻人挣扎于“放下工作,将无钱照顾家庭;放下家庭,内心又非常愧疚”的处境。因此,农村“养儿防老”的养老方式已经发生改变,不得不寻求其他的养老方法。


另一方面,现有养老方式的实用性不高。

目前,国家为农民提供的养老方式,主要包括以房养老、互助式养老和机构养老这三种。以房养老就是说,农民将自己的农房抵押给银行,以此来换取每个月固定的“养老金”,待老人百年后,房子归银行所有;互助式养老是说,农村老人采取相互帮助的方式养老;机构养老一般指的是去养老院养老。

而就目前看来,现有的养老方式实用性并不高,最起码对农民而言是这样。比如以房养老,农村的宅基地和房屋备受农民重视,因为这往往是他们最终的归宿和最基本的保障,没有多少农民愿意通过将房屋出让,用于养老。

而且,互助式养老有很大的局限性,这不仅是因为目前的互助式养老,在缺乏资源支撑的情况下,只能算是邻居之间相互帮衬。更重要的是一旦其中一位老人发生重大疾病,互助式养老就会被迫终止,最终还是得由子女来照顾,如果是一位老人生病还好,如果家里的多位老人同时生病,子女几乎无力承担。

除此以外,如养老院、疗养中心等养老机构,所能提供的养老质量与农民需要投入的资金成正比。而现在的农村老人,尤其是50后和60后,不仅要赡养自己的老人,而且还要为了孩子的婚事和生活分忧,自己操劳了一辈子,而积蓄并没有多少。如此一来,这种机构养老的方式,对很多农民而言是一种奢望。


再者,急需探索新型养老方式。

正是由于现有的养老方式,对农民而言,实用性不高。所以,在农村老人的数量骤增之前,急需探索新型养老方式。笔者觉得,以土地养老有一定的可行性,参考目前失地农民,在土地被征收的同时,国家会为其缴纳80%、甚至全部的职工养老保险,农民在失地当月就可以领取和大多数城市退休老人,同等金额的养老金。

届时,农村老人自身就有足够的钱用于养老,过上如同城市退休老人一样的生活,从而解决养老难题。而且,这一设想正好与政策相结合,因为据《中国农村发展报告》表示,到2025年,中国农业就业人员将下降至20%左右。而参考目前的老龄化推进速度,在未来10年,这一数值很可能会下降到10%左右。由此可见,随着大量农民“脱农”和土地流转费用过低的影响下,以土地换养老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还有一点,45岁以上的农民,要为养老做准备。

目前对于45岁以上的农民,在未来10年后,大多都会面临养老问题,及早做好准备,老年生活才会无忧。首先,建议农民要及时购买养老保险,即便现阶段,农民能领取的养老保险金额并不多,但有总归比没有好。

与此同时,建议有条件的农村,尽快发展集体产业,将集体收益的一部分,专门用于养老院的建设和养老服务的投资。还有一个好消息是,国家已经决定将土地出让收益向农村转移,用于农村建设。基于此,未来农村的养老院建设很可能会提速,农民也有望领取到足够的养老补贴,希望这一天快点到来。



发布人:bc7c****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