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民生“七有”系列报道之老有所养」养老服务越做越优
2021-04-25 23:21  浏览:346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3月以来,因中风,遵义市汇川区板桥镇中心敬老院的入住老人杜大爷(化名)经常在院内进行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过程中,杜大爷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扶着训练阶梯的扶手,一步一步慢慢移动,医护人员全程陪伴并不时提醒,经过一段时间训练,杜大爷的情况渐渐好转。  自2018年5月起,板桥镇中心卫生院全面启动医养结合试点工作,实现养中有医、医中有养,让老人享受预、医、养、康、护一条龙服务。  在板桥镇中心敬老院记者看到,敬老院与卫生院的距离仅为一条宽敞的养生长廊,长廊两边的墙上,挂着近期的健康养生知识海报。  “我们这里每天都有医务人员到敬老院查房,提供健康咨询、保健指导、心理疏导、指导用药等服务,跟踪老人的健康状况。生病的老年人马上就能送到卫生院就诊,患急危重症的老年人,我们会派救护车护送到上级医院。”板桥镇中心敬老院院长杨程介绍,“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方式,不断满足老年人的各项需求。”  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如今,板桥镇中心卫生院已成为板桥镇对外交流的一张亮丽名片,成为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单位。




贵阳市云岩区皇钻养老院组织老人们开展文艺活动。(贵阳市云岩区皇钻养老院供图)


2021年中央提出要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贵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相关指示精神,成立省级养老服务联席会议制度,26个成员单位齐心协力,为全省580万老年人及其家庭的幸福生活积极谋划。全省养老服务供给不断优化,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让老年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十三五”时期,贵州的养老服务越做越优,取得一系列成效——  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水平不断提升。采取政策引导和资金补助等方式,建成并投入使用1051个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5044个农村幸福院、775个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养老服务设施覆盖24%的城市社区和44%的行政村。  机构养老服务能力不断强化。全省投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超过30亿元,投入运营城乡养老机构1581所,每县建成1所以上具备照料护理失能半失能老人功能的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社会力量运营的养老机构占比超过三分之一。  养老服务业发展动能更加强劲。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获得世界银行3.5亿美元、法国开发署1亿欧元联合融资结果导向型贷款,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成立贵州省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基金,构建融资平台。同时,加快推进公办养老机构开展公建民营,有效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的积极性。  医养结合不断取得新进展。积极探索养中有医、医中有养、医联结合、养医签约、两院一体的医养结合新模式。新建养老机构,优选临近医疗设施场地,方便及时就诊;鼓励养老机构与医学院校结盟,共建学生实训基地。全省96%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开通绿色通道,内设医疗机构的养老院超过400家,基本满足在院老年人的日常基础医疗康复护理需求。  老年人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水平不断提高。全面建立实施特困老年人救助供养制度,普遍建立80周岁以上老年人高龄补贴、经济困难高龄老年人生活和护理补贴制度。2020年,全省共发放各类养老补贴从2016年的5.44亿元增加到12.66亿元,惠及各类老年人从78.3万增加至82.47万。链接:【我的畅想和期盼】  谭华荣:希望培养更多的养老专业人才


我叫谭华荣,是贵阳市开阳县永温镇坤建村村民,我今年56岁,即将步入老年人的行列。养老是大家都比较关心的问题,对于老年人来说,除了有吃有穿,心理上的陪伴同样需要,希望接下来国家能培养更多的养老专业人才,了解老年群体的需求,为老年人开展各项专业服务,让老年人度过温暖且有意义的晚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韦倩


编辑  覃淋


编审  吴文仙  李冰


发布人:c47b****    IP:61.145.95.***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