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是一项国家基本的社会保险制度,关乎着整个社会的民生问题。因此,我国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便开始推行医保制度,并进行了多次改革。现如今,我国城乡医保制度已经覆盖了接近95%的民众,给国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然而,在部分农村地区,"断保"之风盛行,不少人缴纳了一段时间的医保过后,便不愿意继续缴纳,难不成对于这些民众而言,保费已成负担?实际上,这仍然是我国医保制度尚不健全的一种表现。对于一部分收入水平较低的家庭,一旦生病就意味着全家再一次回归一贫如洗的状态,缴纳医疗保险,又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用得上,很多人处于这种纠结的状态,便索性不再继续缴纳医保。
断保之风兴起的根源
除此之外,另一个最直观的原因便是保费的连年上涨。个人缴费金额不断提升,农民年年缴纳保费,但年年都用不上,倒不如将这笔保费省下来补贴家用。除此之外,医保的报销比例较低也是一个主要原因。大病暂且不论,很多小病要么是没办法报销,要么是仅报销一小部分,得了大病固然能报销很多,但患重病的概率相对较低,因此不少人便决定断保。
即便如此,医疗保险费用还是必要的,应当及时缴纳。如何让这些不愿缴纳医保的民众,再一次缴纳这笔费用呢?专家提出了3项建议,盼望奏效。
一、普及宣传教育,树立民众预防风险意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存在着各式各样的保险,比如说社会上非常普遍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等,购买车辆之后还可以缴纳相关保险,这些保险的种类五花八门,如果全部缴纳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因此,不少人对缴纳保险心生厌烦,认为自己没有必要缴纳这些保险费用。
在他们看来,这些意外不会找上自己,自己是一个运气很好的人。正是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一部分应当缴纳的保险被人们所忽视。比如说买车之后应当缴纳的交强险、第三责任险等等。虽说暂且省下了这笔额外开支,但如果一旦发生交通意外,没有缴纳保险便会承担巨额损失。
医疗保险同理,每年缴纳一笔钱却没能用上,固然会让很多人有所不满。但如果我们停止缴纳,有朝一日真的患上了重病,那么该找谁报销呢?谁也不愿意患病,但这种预防风险的意识一定要拥有。
二、提高报销比例以及药品报销范围
城乡居民的医保报销比例与城镇职工相比较低,在三甲医院就诊的比例大概在55%左右,也就是说花费一万元大概可以报销5500元左右,城镇职工则能够报销8000多元。正因如此,应当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的报销比例,并且扩大药品的报销范围。
毕竟患大病的概率较低,患小病的概率相对较高。如果我们身患的病仅仅依靠吃药就可以根治,那么买药的这笔费用也应当能够报销一部分。因此,扩大药品的报销范围,让市面上绝大部分能够流通的药品都可以报销才是上策。
三、简化异地就医报销流程
对于不少外出工作的人来说,异地就医往往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这是因为,国家虽说明确规定企业应当给员工缴纳社会保险,但是一部分小型的私企,在招工的时候仍然不会选择缴纳这笔费用。因此当这些职工患病的时候,异地就医居住地的城乡医保难以发挥作用,大部分费用需要农民承担。
因此,我们需要优化精华报销流程,让民众能够方便有效地进行报销,而不耽误太长的时间。除此之外,异地就诊的报销比例也应当随之提升,这样才能够让农民的医保交得安心,交得放心。
由此可见,农民就算生活条件再怎么艰辛,也不至于交不起这笔费用。只是因为部分需求没能得到满足,农民的缴费积极性较低而已。因此,针对农民的诉求进行合理的改革,可以进一步扩大缴纳医保的人群比例,让每一个人都能够有社会保险做后盾,不至于让民众出现因病入贫的现象。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