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实事 见行动□ 本报记者 王佳声 本报通讯员 王黎明 62岁的淄博市博山区珑山社区居民王俊霞,因为经济原因没有参加居民养老保险,如何养老成了她的一个“心病”。近日,博山区人社局与农村商业银行工作人员来到她家中,为她申请办理了“安享贷”业务。王俊霞一分钱不用出,27个月后每个月就能领到174.37元的养老金。 基本养老金是老百姓的“养命钱”,是实现老有所养的重要保障。淄博市人社局在全省率先推出的“安享贷”业务,主要面向年满60周岁符合居民养老保险参保条件,且未享受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城乡居民。由银行发放贷款用于一次性缴纳居民养老保险费,次月起发放的养老金首先用于偿还贷款,还款结束后参保人即可全额享受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目前,已为124名居民办理了“安享贷”业务。 “一老一小”问题是最大的民生,是每一个家庭都会遇到的难题。如何让老者安之、少者怀之?淄博市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民生保障工作紧密结合,聚焦“一老一小”两个重点群体,各梳理出5项难题,创新推出10项举措,切实关爱老年人晚年生活、助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老有所食、食有所安。聚焦老年群体“三餐难”,淄博市将“长者食堂”建设列入2021年全市重大民生实事,按照15分钟服务圈半径,先后推出“社区日间照料+长者食堂”“快餐店+长者食堂”“专业服务组织+长者食堂”等多种助餐配餐模式,逐步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市场化的长者助餐服务体系。今年以来,已建成“长者食堂”61处。 精准解决问题的同时,淄博市积极拓展服务老年人的广度。自7月1日开始,淄博全市110万名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可以全域免费乘坐公交车;建设60多所“家门口的老年大学”,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在各级老年大学开设30期智能技术培训课程,在社区举办40期智慧养老、就医、出行等实操指导课,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成果。 幼有所育,看到的是另一道风景线。 7月2日下午4时30分,记者来到淄博高新区实验小学。这个时间,正是学生们课后延时的时间,教学楼里非常安静。在四年级七班隔窗看到,学生们都在认真地写着作业,一位老师在讲台上批改作业,一位老师则在台下给学生讲题。执行校长丁玉告诉记者,每天下午5点之前,学生们就能基本写完作业了,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体育、音乐、绘画、球类等自己喜欢的活动。 一年级六班的伊涵旭,一上学就参加了课后延时服务,而此前家长可没少为找合适的托管中心劳神。“我们每天5点半才下班,没法按时接孩子,只能找托管机构代接。这下好了,省钱又省心。”伊涵旭的爸爸特别有感触地说。目前,淄博课后延时服务已覆盖全市353所小学,惠及小学生124744人。 淄博市还聚焦孤困儿童无独立居住和学习环境的问题,依托原有家庭住房隔断打造独立空间,统一规划、设计、装修,配备必要家具和学习生活用品,建设了395所“爱心小屋”。聚焦校园食品安全风险防范难题,在全市318所中小学、578所幼儿园落实校(园)长陪餐制度,受益学生近37万人。聚焦基础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科学搭建10至15分钟上学圈。截至目前,中小学新改扩建项目已开工19所,其中完工10所;幼儿园新改扩建项目已开工52处,其中完工22处。 民生工程就是暖心工程。淄博市以百姓所期所盼为目标,从百姓反映最强烈的利益问题做起,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搭建起一座老有所养、幼有所育的“幸福港湾”。
本文来源: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