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人社部年初发布的《2020 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截止2020年年底,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离退休人数为1.2762亿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领取养老金待遇的人数为1.6068亿人。也就是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实际领取养老金待遇的总人数超过2.8亿人,规模非常庞大。
作为曾经的银行业工作者,老刘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每个月养老金集中发放后,银行大厅、ATM机前总是密密麻麻地聚集着排队支取养老金的退休人员。银行为此不得不在那几天多安排一些工作人员,保障退休老人如期并顺利地取到养老金,为此也造成了人力上的浪费。
为什么每逢养老金到账都排队取款?
我们这里养老金的发放实际集中在每月15日左右,每个月的这几天都有退休老人早早地排队取款。为啥大家都会集中取款呢?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是养老金是退休人员主要收入来源和日常开销的保障,出于消费的目的,排队取款也算正常。虽然在移动支付如此发达的今天,现金的利用率越来越低,大家都将银行卡绑定在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上消费、支出,但作为60岁以上的老人来说,他们对移动支付了解甚少,有些人没有智能手机,甚至部分人对这种数字式的“虚拟消费”并不信任,只有现金落到口袋里才安心。
再者,养老金在社保卡中虽然也有利息,但只有活期利息,即利率只有0.3%左右,这个利率是非常低的。对于有定期存款习惯的老人来说,他们显然更希望闲置资金能获取更大的利息回报,放在活期账户着实是一种浪费。
排队取现养老金真的有必要吗?
对于退休老人来讲,排队取养老金显然会浪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特别是在严寒和酷暑天气下,这也不利于他们的身体健康;对于银行而言,每个月的这几天都要抽调人手保障退休老人能正常取到养老金,这造成了人力资源上的极大浪费。从这两方面来讲,集中排队取养老金确实没有好处可言。但退休老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年龄较大,对新鲜事物的了解和接受程度较低,因此对于“排队取现养老金有没有必要”的问题应该辩证地看待:
首先,社保卡的金融账户等同于一类银行卡,可以绑定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消费和支出,没必要取现:
社保卡的覆盖率已经达到了95.4%,养老金发放都是直接进入社保卡的金融账户中,但有些退休人员对社保卡金融账户知之甚少。
实际上社保卡就相当于身份证+社保卡+银行卡的集合体,而其金融账户就相当于一张银行卡,而且相当于一类银行卡,能正常地绑定各类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也能开立网银和手机银行,完全可以实现“线上消费”和“线上转账”;第三就是社保卡的金融账户也可以正常开通各项理财业务,通过网银或手机银行就能办理定存、购买理财、基金等业务,完全不用“先取现再定存”。
另一大优势是社保卡金融账户不收取小额管理费和年费,因此养老金放在社保卡内完全可以放心,不会出现“扣年费”、“扣小额账户管理费”的情况,可谓“一分都不会少”。
从以上角度而言,将养老金取现并没有多大的必要,特别是对于移动支付接受程度较高的退休人员而言,完全可以线上消费、线上转账,即方便又安全。
再者,对于有理财需求且对线上理财接受程度不高的退休人员而言,“取现”就十分有必要了:
退休人员多以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为主,虽然社保卡金融账户集合了一类银行卡的各项功能,但一部分退休人员对此接受程度并不高。
再者就是社保卡金融账户的合作银行是唯一的,有些老人购买银行定存有自己熟悉的银行,所以从该家银行取现到别家银行购买定存或理财产品是必需程序。
综上两个方面来说,养老金到账后是否值得排队取款完全取决于退休老人对“线上金融”的接受程度,倘若对此较为了解且信任,那么完全没有必要“跟风”,直接在第三方移动平台消费支出就可以了,也省去了很多排队取款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