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年原原
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我国的养老压力也明显增大。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2.6亿人,虽然社保卡普及率已达91.5%,但是养老金的使用,仍未达到十分“富余”的程度。
根据人社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已有超过12亿人正在享受社保待遇,并且随着社保体系的不断升级和完善,参与其中的人也越来越多。
除了一些中老年群体之外,年轻人对于社保的认知也明显加强,缴纳社保也成了自愿行为。在社保的五个保险种类中,大家关注度最高、且角色最重要的就是养老保险,虽然都是缴纳15年,但是每个人到手的养老金额,却大为不同。
有人退休后每个月拿6000块钱,有人退休后每个月只能拿2000块钱,这样的养老金差额,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尤其是事业单位和私营企业退休的员工,养老金的差额一直拉的比较大。
对于这样的现象,不少退休职工不止一次呼吁,希望能够把退休职工之间的养老金差距缩小,尤其是那些月收入六七千和两三千的人,领取的养老金差额实在是太大。
首先这个要求涉及到一个“公平”的问题,有人觉得职工之间养老金差距过大,是一件很不公平的事儿,但前提是,你得知道你在年轻时到底交了多少钱。
长缴长得、多缴多得
我国社保的缴费档次共有三个,分别是60%、100%、300%。正常情况下,单位给员工都是按照最低标准缴纳,但是部分事业单位,是按照最高档300%缴纳的。
除了缴费标准不同以外,缴费年限也不同。有人交完15年就停缴,有人选择一直缴纳,直到自己退休,那么两者之间相差起码十五年的时间,十五年如果全部按照最高档的缴费,事业单位的退休员工,养老金必然会比普通人高出一大截。
向高龄老人倾斜
虽然养老金标准统一不太可能,但是国家在发放养老金的时候,已经向着高龄老人倾斜了。2021年养老金平均上调4.5%,但是对于70岁以上的老人,养老金的上调幅度,是大于平均数的,而且还有一笔额外的补贴。
现实情况中,养老金收入达到6000元的人有不少,大多数都是来自机关事业单位,他们的养老金收入过高,也确实引发了部分职工的不满情绪。
不过,大家可以试想一下,一个交了30年社保的事业单位职工,和一个交了15年的民企职工,两者的养老金收入必然会存在差异,更别提事业单位的缴费标准要比民企高。
对于养老金收入差距大,国家也并不是没有做出应对之策。早在此前人社部就曾提出,要坚持“控高、扩中、提低”的发放原则,从近几年的养老金制度完善不难看出,对于偏远地区、高龄人群,养老金发放都是带有倾斜性的。
养老金统一标准发放目前来看可能性不大,毕竟大家年轻时的缴费标准、缴费时间、平均工资标准,都是有区别的,所以退休后到手的钱,不可能人人相同,虽然看起来差距甚大,但是本质上其实仍是公平的。
本文由聚富财经原创出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