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现在处于一种能自理又不能完全自理的状态;去养老院儿女不放心,在儿女家共同生活也不是完全符合自己的生活习惯,于是母亲就多了一份心思,大多想的是自己的无奈。
母亲在我家住了一个多月,今天被二姐接走了。二姐的车还没有来到的时候,母亲就简单地收拾了一下自己的行李,说自己过两天还回来住。
母亲在等二姐来接的时候,坐在沙发上有一个擦眼泪的动作,尽管母亲在努力地掩饰这个动作,但还是被我扑捉到了。这是一瞬间的事儿,看的出来母亲也不是过分的伤感,只是瞬间的心情,我想这应该是和我暂别时泛生的留恋吧。
二姐的车来了,母亲临出门时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话:“我的家呢?哪是我的家呢?”这句话母亲不是对任何人说的,是自己下意识的一种本能的心理反应,是一种自言自语。
母亲的意思是,这人老了连个自己的家也没有了,好似对自己的一生奋斗,最终归的零有点莫名的伤感。
母亲有自己的房子,就是我家的老宅,一直在那空着,自从父亲去世以后老宅就没有再住过。母亲住过一段的养老院,自从出现过轻度的脑梗,生活尚能自理,但自理起来很吃力,我们兄弟姐妹就商量把母亲接到我们家里来住,这样母亲在我们面前我们也放心,照顾的也周到一些。
母亲在我们几个兄弟姐妹家里轮流居住,照顾母亲也都很尽力,但母亲的老年症状一天比一天多,晚辈们也没有嫌弃的,但母亲自己一天比一天伤感。用母亲的话说:“这人老了,真的没用了,总是拖累孩子们……”
以前,包括现在母亲都是一个非常乐观的人,凡事也能想得开,但我越来越感到母亲的心思一天比一天重了,大多想的都是自己的衰老,和因衰老给生活带来的不便,给晚辈们带来的拖累。
母亲只是在想这个问题,又总是给人留下万事无忧的表现,这个细节不细心观察是发现不了的。我知道母亲不会变得忧郁,只是把自己目前的状况想的多了一点。
把母亲送到二姐家,我又回到了自己家。母亲不在,我瞬间又感觉到屋里很冷清。“有妈才有家”,这话一点也不假。我坐下来想母亲刚才的言语举动,发现自己也有点伤感。我知道母亲还会回来,但这瞬间的凄凉让我也体会了亲人间离别的痛楚。
人真的是感情动物,谁对谁的好都会一直记得。
母亲走时的心情和母亲走后我的心情,这应该就是一种亲情的表现。我们这个家族,团结上没问题,孝心上也毋庸置疑,但怎么该让母亲在儿女家生活有种自己家的感觉呢?
我一直认为:孝不单单是让老人吃好睡好,让老人心里无忧,没有心理负担才是最高境界的孝心。
针对母亲现在的心思,就是把自己的现状想成了负担,儿女该做些什么呢?请朋友们支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