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国老龄人口数量在2019年全国普查时已突破2.64亿,相比2010年普查数据的1.18亿,短短十年内老龄人口数量就翻一倍多。
这主要归根于我国医疗事业以及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安稳富足的环境很适宜养老生活。虽然古语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但是近年来激增的老龄人口数量也给社会保障体系带来了不小的挑战。这不,最近断交社保的人数逐渐增加,假如这些人不再缴纳,退休后靠谁养呢?
从医疗事业来说,老龄人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差,而且多年劳作使得身体受到了大大小小的损伤,一遇到季节交替也容易发生疾病,这就要求我国医保事业持续不断加大保障力度,提供好的医疗救助,减轻乃至根治老龄人病痛;从家庭角度来说,现在平均每个小家庭都要承担3个以上以及1个或多个子女的赡养、抚养问题,而且在房价持续攀升、各项生活开支费用只涨不跌的情况下,对每个家庭来说这都极具有压力。
而除了上述外,我国当前压力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莫过于是“养老金”了。老龄人口数量与日俱增,每年都有数以千万的职工步入退休年龄,国家则需要开始按时发放退休金,这笔支出数额也是容易庞大,据专家预计,以现在情形发展到2035年我国养老体系就将面临危机,储备金额将无法负担起重大的退休职工。
这对于老龄人来说是一个糟心的消息,要知道,现在大量老年人在退休后都是不接受子女的帮助,依靠养老金去生活,如果在未来养老金额跌落,或者领不到,这些老人的生活都将陷入到困境。
我国养老金主要来源在众多参保人员的保险缴纳,随着参保人员数量增多,社会养老体系吸纳的资金也会增加,从而可以供给老龄人口用作养老金,而随着这一批参保人员开始享受福利时则可以由下一批参保人员来保持供给,依次循环,可以保障长久的社会养老。
而这一模式的核心在于参保人员数量应当要多于养老金领取人员,只有这样才能维持均衡而且可以稳步提升退休人员养老福利及各项待遇。但在如今我国在养老体系上却陷入困境,老龄人口与日俱增,而参保人员增速却开始出现下滑,国家也不得不开始动用财政支持以及储备金,才能堪堪维持平衡。
而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很多人选择“放弃”社保,“断缴”社保人数开始增加。如果细分,可以归纳为五大类。
第一类:
灵活就业人员这是分布较广,数量庞大的一类群体。所谓灵活就业者就是没有固定时间、地点、工作要求的零散人员,他们工作主要看自身意愿,自然就没有固定的劳动关系也无人为他们缴纳社保。
据统计,我国当前灵活就业数达2亿人,占总人口的14.3%,这其中相当部分都是没有缴纳社保。不仅如此,我国灵活就业市场规模以及人员数量还在不断增生中,包括外卖、快递、服务员、主自媒体等等,都可以归纳入灵活就业群体,尤其是年轻人,因为种种原因选择放弃正式职位选择投入广阔的灵活就业群体中,这一趋势还在不断扩大中。
第二类:农民工
农民工是村镇入城务工人员的统称,多从事高强度体力工作,在我国规模庞大,2020年统计时全国农民工数量达到2.856亿人。
农工群体工作零散,时常在各大工地、工厂间周游,没有固定的地点以及用人单位,也因为工作的不稳定以及随机性,农民工大部分人都没有缴纳社保,而是以居民保险代替。
第三类:毕业大学生
大学生一直是我国各行各业的主力军,但是在近些年因为社会压力的增大很多大学生选择了继续提升学历,在毕业后就开始准备考研或是其他资格证件,自然谈不上缴纳社保了。另一方面直接就业的大学生很多时候工作单位都不提供社保待遇,或者是要求到一定年限才开始帮助缴纳,而毕业生自己也不是很急迫,觉得能省就省,晚几年再缴纳也是不急。
第四类:频繁跳槽者
新一代就业者在对待工作方面与老观念有很大不同,比较具有自主性。如果公司待遇不到位或是环境氛围不好,都可以成为离职理由,被老板责怪、看不到上升空间、遭遇不公等等,在面临这些情况时,他们不会忍气吞声而是直接离开。
虽然在心理方面舒畅,但毕竟找新的工作也要时间,在这段期间内社保缴纳就会陷入停滞,因此断缴。
第五类:生活不如意者
现代生活的压力是只有切身经历才能体会到,从房车到水电,节日礼物,宴会聚餐,没有一处不是需要花费打理,在这种情况下,每一笔工资的支出都要精打细算,才能维持得了生活。如果工资水平稍微低一点的话,生活压力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相当一部分人选择短缴社保,节省出那几百元,这也是典型的拿未来换当下。
总结
大家不交社保的原因有很多,或是压力或是经济窘迫或是觉得暂时用不上,但是这种行为显然是不可取的,社保预防的是风险,保障的是生活,这也是一项社会全体群众的福利,如果可以的话,还是要尽量多缴,为自己添一份保障,给社会一份帮助。
今日话题:社保又迎“断缴潮”?如果大家都不再缴费,退休老人靠谁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