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我省老龄事业和老年健康工作推进情况。山东省是全国老年人口最多、老龄化程度较高、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较重的省份,2019年底,我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325.21万、占总人口的23.09%,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588.07万、占15.77%。预计到2035年,全省老年人口占比将达30%,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推动老龄事业发展和老龄健康工作是摆在现实面前的重大命题。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省上下不断加强政策法规建设、服务体系建设和社会环境建设,全省老龄事业和老年健康工作成效显著。
民生保障与养老服务合璧赋能
——“2019年,全省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7340.5万人”
“全省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7340.5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18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520元、居民大病保险起付线最低段报销比例由50%提高至60%……”一组组数字,是2019年老年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提升的有力佐证。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愿景在齐鲁大地正逐步变成现实。数量渐丰的养老机构和服务设施与日益壮大的服务团队,凝练成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合力。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吴向东介绍,2019年底,全省养老机构共有2332家、养老床位达35万张。全省建成日间照料中心3064处、农村幸福院10189个,培育居家社区专业养老服务组织1169家。此外,全省设立养老培训基地共7处,年培训高级养老护理员和管理人员达1.5万人次,设立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院校达到29所,为养老服务提供了人才支撑。
医养结合打造“山东模式”
——“全省258家乡镇卫生院与养老院建立‘两院一体’模式”
作为全国唯一的医养结合示范创建省,我省在医养结合的探索中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之路。
“创新”之一,在于政策标准体系的建设。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医疗机构申请设立养老机构政策,具备法人资格的医疗机构申请设立养老机构,不再另行设立新的法人,此举措为医养结合的落地提供了坚实的体系支撑。“居家医养,医护巡诊”、“社区医养,智慧服务”、“机构医养,两院一体”、“安宁疗护、医社联动”等八种服务模式则是各地在推进居家社区、机构医养结合等方面开辟的先路。在医养结合的试点建设中,我省258家乡镇卫生院智慧性地打造出“两院一体”的模式,即实行乡镇卫生院与养老院一个院长负责,通过毗邻建设、机构共建、资源共享、服务融合,为入住老人提供医疗、护理、康复服务。截至2019年底,全省医养结合机构共有1728家、开设床位21.2万张,742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向康复、护理和养老服务延伸。
政策标准体系、服务模式和机构建设的多领域开拓之举,得到了国家卫生健康委的认可。医养结合的“山东模式”开始在全国推广,充分发挥了我省医养结合示范创建省在全国的引领示范作用。
多措并举为老年健康保驾护航
——“全省共有279所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康复科”
“把‘以健康为中心’的理念贯穿到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健康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等整个老年健康服务之中。”这是2020年7月出台的《关于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对于老年健康重要性的要求。
聚焦老年健康工作,首要便是推进老年健康设施建设。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全省共有279所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康复科,占比59.52%。117所二级以上中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康复科、治未病科,占比73%。全省老年人健康服务医疗机构达到158所,其中老年病医院15所、康复医院61所、护理院82所,同比均有较大提高,进一步满足了老年健康服务有可及性。
此外,我省还通过深入开展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进一步提升老年健康服务能力。全省老年人家庭签约医生服务费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130元,明确了5大类49项服务内涵,遵循自愿和应签尽签的原则,按照“签约一人、服务一人、做实一人”的要求,指导基层规范开展医疗健康服务。2019年,全省有1052万65岁以上老年人签约家庭医生,占比73.55%。
下一步,我省将通过完善老龄工作机制、深入推进医养结合服务加快建设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着力做好老龄健康服务工作、营造良好的养老孝老敬老社会环境,继续扎实推进老龄健康各项工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这一项国家长期战略任务。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梦馨 王凯 通讯员 高晖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