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在的社会,我们不可否认的现实就是有退休金的老人,晚年总比没有退休金的老人幸福指数更高一些。
但,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哪怕你每个月好几千的退休金,也会出现晚年过的并不是那么好的情况。
一、农村人李阿姨的晚年遭遇
村里有个李阿姨,据说老家在很远的地方,年轻的时候,知青下乡,李阿姨也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过来了,当时李阿姨在村里小学任教,从开始时候的每个课目都是李阿姨上课,到后来李阿姨专心上语文课了。
我读书的时候,每天的语文、数学、手工、自然课等等,都是李阿姨上的,可以说一天到晚,都是李阿姨和我们在一起。
由于在村里任教的原因,李阿姨也在村里结婚了,那个时候实行一孩政策,虽然村里面可以生两个,但李阿姨还是决定跟着政策走,最后只生了一个姑娘。
这个事情当时在村里据说还引起了比较大的反响,因为村民们都认为女儿总是要嫁出去的,当女儿嫁出去之后没有个儿子给自己养老,自己心里都不踏实,当时李阿姨的丈夫还时不时的到学校来和李阿姨沟通这个事情,但最后李阿姨一直坚持自己的想法。
当时的李阿姨,在村里算是少有的知识分子了,读过的书也多,自己也不喜欢这种重男轻女的想法,认为只要自己教育好了,不管是女儿还是儿子,一样的都可以给自己养老,实在不行,那不是还有养老院嘛,自己的退休工资也够去个好一点的养老院了。
因为李阿姨的这些想法吧,李阿姨的丈夫和她离婚了,离婚后的李阿姨一个人带着自己的女儿,给予女儿很多教育资源,最后女儿也顺利的考上了大学,到了省城读书,然后回到县上工作,也在县里面结婚了。
在前些年,李阿姨退休了,据说每个月有个6000块钱的退休金,这个别说是在农村,就算在县城里面,都是比较高的了,李阿姨的晚年生活完全是无忧无虑了。
李阿姨随着年纪的增大,自己内心的安全感越来越少,为了让女儿有个完美的婚姻,嫁过去那边不被婆家看不起,李阿姨将自己这些年积攒的十多万都给了女儿,让女儿知道,自己是女儿坚实的后盾。
退休后的李阿姨,闲了一段时间,也没什么事情做,每天挺无聊的,刚好自己女儿要生孩子了,闲不住的李阿姨主动请缨,到女儿家帮忙照顾孩子,刚好女儿女婿那段时间因为房贷和工作的问题比较困难,也就答应了李阿姨了,让李阿姨过去带带小孩。
到女儿那边的李阿姨,自己心里也明白,这里是女儿女婿的家庭,不是自己的家庭,所以每天都将自己当个外人,不去干预女儿女婿的生活,其他的像洗衣扫地,做饭洗碗,拖地洗刷等等杂事,都是李阿姨主动承包了,让自己看上去还是个有用的人。
同时李阿姨还尽心尽力地照顾小孩,经常性的奶粉尿布都是李阿姨自己出钱买的,将小孩照顾得很细致,同时小孩也能够健康地成长。
李阿姨在女儿家这边住了几年,每天的生活费、孩子的费用都是李阿姨自己出的,女儿女婿那边一直都没拿过什么钱出来,虽然李阿姨有时候也很烦恼,但看着自己每个月还有6000块钱,也基本够用了,也就没说什么了。
原本这样的模式李阿姨也能够接受得了,但是在一次李阿姨生病之后,事情就发生了变化。
那次李阿姨因为摔倒了,腿骨断了,在医院住了两个月,但因为自己平时的退休金都用到生活里面去了,李阿姨基本没什么存款,所以也是第一次主动和女儿要钱看病,当女婿知道李阿姨住院要两万块钱的时候,就不高兴了,虽然最后还是拿钱出来给李阿姨治病了,都是不情不愿的。
等李阿姨出院了,坐着轮椅,每天虽然能够自己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但不能够像以前一样既要买菜做饭,又要洗衣拖地,还要接送小孩读书了,而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女儿和女婿也算是晃过气来了,在单位上当上了领导职位,经济上不是那么紧张了。
在家里说话也比以前大声了,看着李阿姨每天坐在轮椅上做不了什么事情,总觉得李阿姨是个累赘,也就动不动地对李阿姨指手画脚,直接说李阿姨现在是个吃白饭的,不能够为家里做些什么事情,还要吃很多的补品来补充身体。
李阿姨听到这些话,心都是拔凉拔凉的,苦笑着说了句自己这些年来把家里照顾得妥妥帖帖的,没功劳也有苦劳啊。
女婿直接回驳说李阿姨平时做的菜都不好吃,不符合他的胃口,只是因为以前自己经济压力比较大,也就随便打发了,但现在自己事业有成,就不能在和以前那样随便了,让外人知道自己家里有这么个人在是丢自己的脸。
聪明的李阿姨知道女婿的心思,自己说什么都没用了,之后私下找自己女儿沟通这个事情,女儿那边也没直接说什么,只是说李阿姨平时教小孩的方式不对,都是老旧思维,这样对孩子不好,现在趁着李阿姨生病的时候,将孩子送去学校了,以后也不用麻烦李阿姨了。
面对女儿女婿两人这么既直接又含蓄的说法,李阿姨心里面明白了,自己现在腿受伤了,也没什么钱了,看个病都要找女婿要钱,对于女儿女婿已经没什么用了,在赖在这里也没什么留恋的了,最后李阿姨给女儿女婿讲自己要回老家去养病,顺带看看自己的老朋友。
女婿一下子高兴情况,马上就将李阿姨的东西收拾收拾,主动开车送回老家去了。
临走了还假惺惺地说会经常回来看望李阿姨的。
看着这样的事情,李阿姨也就笑笑,看着村里的大伙,自己曾经风风光光地出去找女儿享福,现在狼狈地又回到村里,相当的讽刺。
最后李阿姨也给村里邻居讲到,自己本来可以有个好的晚年生活,每个月的退休金完全够自己生活得得很好了,但偏偏去女儿那边找罪受,最后钱花了,这么多年的精力也浪费了,还没落个好,被当成仇人给踢回来了。
二、写在最后
听着坐在轮椅上的李阿姨谈着这些年的经历,挺感慨的。
自己认为教出来的女儿很优秀,能够为自己养老,但最终面临的却是这样的结局。
虽然李阿姨的想法很好,也将女儿拉扯出来了,但在养老这块,由于家庭的原因,并没有做出什么示范出来给女儿看,从年轻轻的就出来下乡任教了,到离婚之后,一直都没什么老人能够让李阿姨照顾的,想让女儿学习也没什么最直接的方式。
所以女儿最后展现的并不是有多么强烈的愿望去赡养自己的父母,这个也是李阿姨失算的一个地方吧。
其实在现在的农村里面,到女儿那边养老的案例还真的很少,大多数都是过去几天就回来了,像李阿姨这样住了这么几年的还真的少,但最后也是回来了。
这个也是很多农村人想要个儿子的缘故吧,有个儿子,可以继承自己的老房子,不管儿子混得如何,至少在村里还有个房子是可以继续住下去的,而老去的父母也自然而然的跟着自己的儿子住了。
所以很多老年人过去在女儿那边住的情况,远比和儿子一起住来的复杂。
现在我们村里也有另外一种情况,也比较多,就是男方入赘,因为我们村比较靠近县城,经济基础也相对要好一些,很多偏远山区的男孩很多都入赘过来了,在村里的年轻人中,差不多有一半左右的都是入赘过来的,我们村里并不反对这种事情。
这也是一种进步吧,作为父母的,哪有不疼爱自己女儿的,既然害怕女儿嫁出去受苦,还不如自己努力一下,让女儿招个女婿进来,这样女儿既不用出去了,自己老了也能够和其他家一样,在自己的家里,有个人可以照顾。
而面对那些自己没能力为女儿招女婿的家庭,当女儿嫁出去之后,整个家里就只剩下自己和老伴了。
这样的情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养老。
首先第一点,就是有个好身板,身板好了,不经常生病了,不管在哪里都能够自己处理很多事情,也不用太依靠自己的女儿。
第二点,有点余钱,可以不用多,够自己应急用就行,这些都是自己的钱,能够给自己找个养老院,也能够给自己一些自由发挥的余地。
第三点,有个爱好,这个爱好最好是能够随时随地能够做的,很多村里的老年人之所以觉得晚年无聊,那是因为他们没有找到自己的爱好,成天的就想着自己会不会被子女抛弃什么的。
第四点,糊涂一点,不管是自己养老,还是跟随子女养老,请做个糊涂老人吧,看破不说破才是老年人应该做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