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权威数据显示:全国13个省份的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支付月数不足12个月,个别地区的赤字超过200亿元。
这说明养老金“账户”里的钱一年比一年少,更加重要的是老人越来越多。等我们老了,如果雇不起保姆、没有帮工、子女没时间,社会化养老我们承担不起怎么办?当几亿人共同迈入老龄化,谁来为大家养老呢?问题的关键在于人的寿命越来越长,我们仅靠年轻时候赚得收入无法满足养老需求。
我们中国的养老体系大致分为3块:
一、普通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这块的钱已经很少了,供不应求。
二、企业年金+职业年金构成的职业养老金,得益于我们的经济增长和企业发展,这部分的钱还算比较充裕,但并不是所有企业都有能力为职工缴纳企业年金。大部分“打工人”所在的中小企业活下去才是第一目标,不一定有动力为职工缴纳。
三、愿意延迟退休的人额外缴纳的养老金,同理,小布补不了大洞。
2022年,中国65岁以上的人口将占总人口比例的14%,正式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未来养老怎么办?
来看看发达国家的经验,首先是银行存款,这在我们国家也是主流,老人们愿意选择把钱存进银行,但是社会越发达这一块的比例就会越少。然后是保险,保险重在保风险大家帮助大家人人都应该有。还有占比最大的共同基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公募基金”,这是发达国家老人选择投资的重要渠道。
就在上个月,证监会发布了一则重要通知,促进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共基金。这说的就是鼓励大家把原本存到银行的钱拿出来投资资本市场,即支持实体经济也能获得相当的收益。
你可能会说,都是坑一买就亏,但这不代表资本市场没有正收益,恰恰说明你的投资水平相对不足。而且任何国家的资本市场都有“幼稚”的一面,但都会慢慢的走向成熟。养老是每个人永恒的课题,你可以选择靠社会,靠子女,但也可以选择靠自己,相信市场的趋势,规划自己的晚年其实就是在投资时代的未来。
你们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