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当中开包子铺的老严夫妇,真的就是过于疼爱、相信与依赖自己孩子的那种典型的父母。
他们卖掉自己的房子,为儿子购买新房结婚。
房产证上写的是儿子跟儿媳的名字,原以为接下来就可以跟两个年轻人一起开开心心一起生活,但最终住进房子里的,却是小俩口以及女方的母亲,他们连大门都进不去!
一把年纪,没有了任何的依靠,也是相当让人心酸。
人终有一老,如果不懂得留点后手,晚年将会遭遇什么?看过这些之后,相信你就会明白了。
01
72岁的池老人,前年丧夫。去年的时候,搬到了自己的儿子家,与儿子儿媳正式一起生活。
她本身没有工作,但是老头过世的时候,给她留下了一套房子,还留了大概50来万的存款。
按照一个已经年过七旬的老人来讲,人生最多也就十几、二十年的光阴了。
这笔钱,存个定期至少每月都能产生不下于2000块的利息,加上本金部分,老人可以过得安逸富足,绝对不会比每月有退休金的同龄人过得凄惨。
儿女真心孝顺,愿意接她过去一起生活,老人适当出点生活费,也是可以的。
在这种情况之下,她可以选择把房子租出去,然后把租金交给儿子儿媳便好,自己保管存款部分,把握着那套房子的所有权,不管怎么看,都对自己更为保险。
可是她却不是这样做的,而正是这种孤注一掷的做法,最终使得她现在陷入了绝境。
02
一起生活了之后没多久,老人的儿子便开始劝说母亲卖掉那套房子,然后用反正将来都是由他们夫妻来为她养老当成理由,将老人卖房的钱,连同那50万的存款,一起骗到了自己的手中。
当然,对方当时这么做的时候,除了这个理由,还用了自己做生意急需大笔的资金周转当成了借口。
对子女太信任,并不是父母的过错,但是相信一个不靠谱的孩子,是一种愚昧!
按理说,自己的孩子是个什么样的个性、是个什么样的能力、对自己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值不值得相信,已经活过七十岁的母亲不会不知道。
可是池贵香老人却对他所说的话言听计从,真的觉得反正晚年养老的问题已经解决,自己的钱跟房子,迟早都得交给儿孙。
早给晚给都一样,不如趁他有需要的时候帮一把,这样,今后跟他们一起生活,会更加自在与幸福。
但是自从把母亲的钱全都搞到手之后起,这俩口子对待老人的态度,也发生了三百六十度的变化。
连最起码的尊重与照顾都称不上了,处处苛责、处处亏待、处处嫌弃,令老人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寄人篱下的凄凉与无奈。
03
她现在依旧挺健康的,可是又有什么用?
要是搁以前,她有自己的房子、有几十万的存款,靠自己的健康独自好好生活那自然是开心与快乐。
但是事已至此,除了继续呆在儿子儿媳跟前之外,她已经没有另外的路可供选择了。
因为就她目前的情况来讲,一个人空有健康,却无处可归、无钱可花,余生的保障都难以预料,哪来的幸福安稳可言呢?
老人现如今相当后悔,感觉不该过来跟儿子一起生活,更不该听信他的话,将自己的房子卖掉,把所有养老的保障悉数交到对方的手中。
一个真正孝顺自己父母的孩子,他不会迫不急待想要获得父母安身立命的所有。
毕竟百年之后该是你的跑不了,但在此之前,老人自己掌握自己的财产,才能更加活得有底气、有安全感。
子女尽自己的本分便好,过于贪婪,那就一定有贪图!
这一点,父母们自己得有判断、有主意才行。真正事到临头,万般无奈再来后悔,那就真的一切都迟了。
结语:
无论何时,把养老钱握在手里,才是最有力的保障!这一点,建议所有父母都得及早明白才行。
为了子女付出一生,并不一定能让晚年安心,这已经是经由无数的事实反复证明的、一种真实存在于社会当中的普遍现象了。
面对现实,保护好自己的财产,保证自己的健康,尽可能具备独自养老的能力,其实对于过好晚年而言,才是绝对保险的一种象征。
就算与儿女同住需要有付出跟投入,承担一部分的生活开销即可,卖掉房子、将养老所有的钱全都交给孩子的这种做法,真的完完全全不提倡。
理由只有一个:不保险!与自己相关的重大的事,绝对得做到万无一失,怎么安全怎么来,反道而行之,下场会如何?
相信看过《安家》,看过这位池贵香女士的遭遇的父母们,现在应该明白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