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随着国家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也不断进行社保体系中养老金的动态管理,这也不断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毕竟大部分人都希望能在,努力工作大半辈子后,晚年时可以在比较平稳、安定的养老体系中受到保护,在颐养天年的同时,还能领到养老金,自然就多了一份保障。
▲老年人
“最低档”社保缴纳条件
然而,在我国的普通家庭中,对于养老金的缴纳,还是会令一部分人感到有一定的缴纳压力。毕竟,在通货膨胀的社会中,相较于物价的上升,工资水平好像往往更不上物价的速度。因此,不少生活压力仍旧比较大的工薪阶层,为了日后有条件能享受到最基本的养老金待遇,需要办理退休手续并且缴满15年养老保险。大多数都会选择仅缴纳满15年的养老金,便选择停止缴纳,且缴纳的是按最低的社保标准金额。
当然在养老金的缴纳上,不同缴纳的利率及期限,在退休时就会相对应有不同的缴纳金额。那么,在缴纳只符合最基本养老金待遇的人们?在退休后,究竟能拿到多少养老金呢?
▲社保卡
如何计算基础养老金?
相信大多数的人们都需要缴纳五险一金,而对于其中如何计算的利率,也许并没有很多人认真地进行了解。我们平常说的养老金,其实是养老保险中的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养老金,分别对应通过两个部分的组合而成即统筹账户及个人账户。而两者计算公式如下:
1、基础养老金=当地人均基本平均工资(1+个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2、个人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储额÷计发月数
那么,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知道养老金将从两个账户进行按比例金额缴纳的,假设杨女士是自由从业者人员,将按12%进入统筹账户,8%进入个人账户,来组合成自由从业人员需要个人进行承担的20%的缴纳比例。
▲养老金
我们以假设杨女士所在当地平均工资工资为5000元来进行计算,那么杨女士每月需要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用则应为5000*60%*20%=600元。如果不计算通货膨胀、薪酬增加、利息等动态情况,那么杨女士15年一共需缴纳108000元养老保险,其中43200元进入个人账户,其余进入统筹账户。而在个人账户分派完毕后,国家财政系统仍旧会照旧原有的金额进行分配。那么,又是如何进行计发分派的呢?据悉,常见计发月数是以50周岁195个月,55周岁170个月,60周岁139个月,来进行操作计算的。
以方便计算预估,如果在杨女士在退休依旧按照5000元的基本工资情况下,来进行养老金金额操作计算,那么其将得到以下:
基础养老金(5000+5000*0.6)/2*15*1%=600元
个人养老金=43200/139=310元
经过二者账户总汇,那么杨女士每月所获得的养老金约为910元。
▲老年人领钱
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金”方案
因此,如果按照最基本的养老金标准缴纳,在退休后所能得到的养老金也就相对的少了。如果,想要单纯依靠这点养老金,恐怕还是有点困难的。按照比率的缴纳方法,在前期较小的投入,后期也就只能按较小比率进行计算了。这也是主要依据个人的经济状态及保险意识,而决定的。
不同人对于养老保险的利率取向是不尽相同的,因此最好是进行认真了解后,再选择符合个人意愿的投保利率是比较稳妥的。在选择缴纳养老金的同时,还得兼顾着当前的生活,也会带来经济上的一些压力,有投资就会有回报,缴纳养老金最少还能在老年时,有一定的保障。在我国发展的大背景之下,不管是选择什么样的缴纳养老金方案,最后受益的一定会是我们个人的。
▲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金缴纳方案
结语
国家倡导“多缴纳,长缴纳”的政策,养老金的发放一定程度对于稳固社会体系生态,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然,随着通货膨胀等许多原因,居民养老金的金额也不是固定的,金额的多少还要国家根据实际情况下的动态平衡的调控。养老金是一项国家维护保障社会体系的项目,还是应在个人经济条件的情况下,在仔细研读相关利率分配后,挑选缴纳符合自身合理的养老金方案,为日后养老生活增添一份保障。那么你会怎样去选择养老金的缴纳比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