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娶我必须有个条件,就是答应我带奶奶一起出嫁!”26岁的王小玲当年只给男友提了这一个要求。
20多年前,大学毕业分配到单位的王小玲刚一报到,长相甜美、气质高雅的她便立刻吸引了众多男青年的目光。
王小玲小时候命苦,母亲去世很早,她只能通过照片来努力回忆母亲的音容笑貌。
父亲重新找了厂里的一个女工,人家提的条件就是不能让王小玲进家门。奶奶为了父亲能有个家,依然抱过襁褓中的她回到了自己家。
奶奶没有工作只能在路边摆个小摊,卖自己夜里在缝纫机上扎制的鞋垫。白天出摊后,王小玲懂事地蹲在奶奶身边,用自己稚嫩的嗓音替奶奶招揽着生意。
王小玲到了发育的时候,奶奶每天都要买一袋奶,让她睡觉前喝下去补充营养。她喜欢唱歌,上了高中的艺术班,奶奶高兴得逢人就讲。
相依为命的生活,让王小玲和奶奶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看着日渐衰老的奶奶,她不忍让她一人寂寞生活,才提出带奶奶出嫁,自己不要男方一分钱彩礼。
这么多年过去,奶奶始终住在王小玲家,还替她把孩子带大。虽然奶奶还有两个女儿,多次要接她去自己家养老,可她谁家也不想去,就觉得王小玲家住着舒适。
王小玲的父亲和两个姑姑感到惭愧,觉得自己没有尽到孝心,几个人商量后,决定放弃对老人遗产的继承,把老人的房产过户给王小玲,当作对她照顾奶奶的奖励。
“我和老公只是觉得,奶奶含辛茹苦付出那么多把我养大,我们无以回报,也没有别的祈求,只愿奶奶健康长寿,我们再付出,也报答不了奶奶的恩情!”王小玲含着眼泪说。
我国百姓的养老模式以前非常简单,儿子是父母养老的唯一保障,“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是造成很多人非要生个儿子的根本原因。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观念的开放,单一的养老模式变成了多元化,如夫妻和再婚夫妻之间的扶助养老,女儿女婿的养老,养老机构的养老,还有这种隔代养老模式。
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和孙辈之间浓厚的感情,是形成隔代养老的根本原因,两代人的感情融合在一起,无法剥离,孙辈有强烈为祖父母养老的愿望。
有时候,隔代养老,远胜于儿女辈对老人的养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