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海珠区民政局和沙园街在广重文化广场举办家庭养老床位推介会。为给慢性病老人们带来精心照料,海珠区民政局在全市率先启动“家庭养老床位”工作,先后有3批选定15家优质养老服务机构作为服务机构,连续两年将其纳入区民生实事。
家住南洲街的80岁何婆婆和老伴一起居住,因慢性病生活基本无法自理。去年9月,何婆婆的家属参加了家庭养老床位服务推广活动,便立即为她申请了建床。天泓养老院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评估为何婆婆制定了个性化的康复护理计划,通过大半年的细致服务,目前何婆婆恢复了一定程度的生活自理能力。“足不出户就能接受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儿女们也能安心地工作了!”何婆婆对家庭养老床位的慢性病调理服务赞不绝口。
何婆婆接受的家庭养老床位慢性病调理服务,是海珠区家庭养老床位服务在原有常规套餐的基础上,针对长者需求迫切的慢性病调理问题,由区居家养老综合服务平台链接专业医疗机构新增推出的医疗康护套餐。该服务切实解决长者高血压、中风、糖尿病等慢性病调理,实现“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的养老保障模式。
该家庭养老服务是面向有养老服务需求但因各种原因无法入住养老机构,或目前家庭有一定的照料条件暂时不需要入住养老机构,由专业养老机构进行评估后并达到相应条件后,免费为申请人进行家庭床位适老化智能化家居改造,提供相应的家庭养老服务,服务半径范围不超过15分钟。
“海珠区家庭养老床位试点推行后很受辖内老人欢迎。从长远看,这是养老服务发展的趋势,是一条可探索的道路,既满足了老年人就近养老的需求,也迎合众多老人不愿入住养老机构的心理。”海珠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罗日珊表示,对在家养老的失能、半失能老年群体而言,这一服务可谓雪中送炭。
家庭养老床位推介会正是为了进一步推广“家庭养老床位”照护模式,也是海珠区民政局为践行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实际行动,探索构建具有海珠特色的“大城市大养老”模式,不断提升长者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放眼整个海珠区,全区户籍人口60岁以上老人有28.22万人,养老服务需求较大。2019年,广州市铺开家庭养老床位试点工作,海珠区作为试点区之一,先行先试推行“家庭养老床位”照护模式,把养老机构的“床位”搬到了老人家中,让老人在家中享受“无围墙的养老院”式健康养老。经过两年的探索试点,海珠区目前累计申办528张床位。
对此,海珠区各街道将推出困难群众免费套餐,结合前期对辖内长者需求摸查情况,整合长期护理保险、特困人员护理补贴、居家养老政府服务资助等政策,各街道居家养老综合服务平台或区居家养老综合服务平台为辖内符合条件的散居特困、低保、低收入困难家庭免费建设家庭养老床位并提供服务。
同时,各街道还将构建全天候响应、全方位服务的特殊群体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进一步增强特殊群体老年人幸福感获得感,推广独居、高龄长者99元/月套餐,为长者提供24小时全天候响应、监护服务。
【南方+记者】 傅鹏
【作者】 傅鹏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本文来源:南方plus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