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栎祐
著名地产大佬潘石屹曾表示,现在人均居住面积大约40平方米。未来无论是旅游地产还是养老地产,都将不再是刚性需求。
官方数据显示,从1998年到2016年不到20年,商品房竣工面积约98亿平方米,按100平方米的普通单位计算,相当于约9800万套住房。现在,许多家庭有两个孩子。如果每套房子按一家四口算,大约可以容纳4亿人。
央行的调查报告还指出,96%的城镇居民家庭已经拥有自己的住房,其中约60%的家庭拥有一套住房,30%的家庭拥有两套住房,约十分之一的家庭拥有三套住房,甚至超过3套房子。
所以,有人说最多的是房子,最缺的也是房子。这句话从字面上看似乎前后矛盾,但实际上却是如此。
根据经济学家的调查,目前我国仍有大量的农村自建房和小产权房。这个数量是商品房的3倍左右,而且面积比商品房还大,可以容纳更多的人。照此计算,我国有足够30亿人居住的住房。
既然如此,为什么又说“最缺的也是房子”?
原因肯定是很多人都猜到了:很多人还是买不起房,而有些人手里有很多房子。对于买不起房的普通人来说,房子当然是最缺的。潘石屹曾透露,他知道有人在北京有100多套房子。显然,这么多房子是住不过来的,以致于那么多房子被空置。
研究表明,我国住房空置率已超过22%,相当于每五所房屋中就有一所空置。根据国际上关于住房空置率的规定,超过20%是“严重积压”,5%-10%才是一个合理的范围。
房子够30亿人住,但价格却很难降下来,且降价幅度也有限,现在买还是在“等等”呢?如果2020年不买房,5年后你会“买不起”还是“随便挑”?也许马云和任正非的话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虽然马云和任正非并非出身于房地产行业,但作为成功的企业家,他们的一些观点也具有参考价值。
马云:别买房,5年后房价就像大葱
早在2017年,马云就表示,8年后最便宜的房子和大葱的价格一样。因此,他建议年轻人不要买房,要学会租房。”房价如葱”其实和我们的“四舍五入等于不要钱”一样,用夸张的术语来表示便宜的程度。
有人认为马云这样说其实有点“私心”,因为阿里在推广信用租房。然而,随着“租购并举”和“租售同权”的推行,或许随着市场的成熟,人们的观念也将随之改变不再是刚需,而且价格可能会更便宜。
任正非:现在不适合买房
任正非也与马云的观点不谋而合。当被问及对房价的看法时,他曾表示,高房价不仅占了企业成本的大部分,也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抑制了年轻人追逐梦想的脚步。因此,他建议年轻人不要急于买房,当然现在并不是买合房子的最佳时机,等到房价和政策利好了再买,也为时不晚。
除了马云和任正非的建议,国家干部也提出了“解决方案”
国家智库、国务院参事仇保兴曾说,今年的突发事件使人们深刻认识到,多代人同住是不恰当的。每个家庭至少应该有一所房子,老人和孩子应该有“一碗汤的距离”,所以必须出台长期的调控机制来遏制高房价。
为此,他曾建议通过征收空置税和建设共有产权住房,来抑制高房价,减轻老百姓负担。
第一征收空置税政策。一旦开征空置税,拥有多套住房的人将面临更高的持有成本,不得不卖掉自己的房子。随着大量房屋入市,房价的变化不言而喻。
第二加快公共产权住房建设政策。一些中低收入者可以先购买部分房屋产权,另一部分将由当地人“托管”。等他们有钱了,就可以买下剩下所有的产权。这也让买不起房的人看到了“曙光”。
总而言之,商界大佬对未来楼市的预测并非空穴来风。不管他们是否正确,都会有一群追随者,因为在很多人眼里,他们是万里挑一的精英,他们的做法或许值得借鉴。而且政府也明确宣布要“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不少地方也表示要建设公房等保障性住房。
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或许还需要一段时间,但国家落实“房住不炒”的决心是显而易见的。随着各种长效监管机制的落实,或许马云的预测也将成为现实,也许你需要拥有自己的房子只是时间问题。
但对每个人来说,其角度和立场是不同的,只有适合自己的选择才是正确的。对于买房,还是要根据实际需要来做决定。有些客观因素是我们自己无法改变的。我们应该看到根本面,而不是被牵着鼻子走,缺乏主观判断不会长久。
本文由大话企业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