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健康中国 有机生活(第一健康报道湖南津市药山镇 记者郝健一)
“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这是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
好政策如何落实到乡镇村舍惠及广大农民,既是扶贫攻坚战取得重大成果后对各级政府三农工作的总要求,也是关心美丽乡村建设、创建有机生活品质的生态专家、企业家、媒体特别关注的利好。
李善富(右)与台湾有机专家陈荣三(左)考察药山村自然生态
4月12-13日,由南京新之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李善富董事长召集的有机农业种植专家、生态农业专家、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师、第一健康报道观察员、CCTV发现之旅频道采访组等一行10余人,来到湖南省常德市津市市药山镇,切身感受在古老而又年轻的湘北大地有机农业高质量发展之势。实地考察采访该镇临东村、药山村脱贫攻坚战后,乡村振兴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生态农业、引领农民走有机种植持续致富等诸多问题。
图为考察小组调研有机试点村自然生态状况
镇党委书记陪同观察
12日下午,考察小组在药山镇党委书记胡永乐的陪同下,参观考察该镇临东村、药山村村规村貌。
资料显示,药山镇是环洞庭湖公路沿线交通区位优势明显的交通重镇,为津市市的“南大门”。全镇总面积142.8平方公里,辖有11个村2个社区,总人口4.3万人。
说起药山镇的生态环境和禅宗文化,年轻帅气的胡永乐书记滔滔不绝,如数家珍,如做“报告”。
胡永乐:
秀美药山是这里老百姓一辈辈留下来的”自然生态祖产“。近年来,随着国家环保政策强力出台,我镇把“绿色药山”战略向纵深推进,大力开展退耕还林、庭院绿化、公路植树和封山育林。目前全镇森林覆盖率达34%;狠抓人居环境整治,深入推进“绿色存折”制度,全面推进“三面五清”,让古老的药山展露新颜。
远山近湖药山村的自然风景
药山镇因药山得名,这里处处都有草药的野生种子,湖南省中医药研究机构普查到这里,叫的上名字的中草药就有300百多种,我们这里是天然的草药大药房。
曾有有歌诀传上网:麦冬、天冬、山茯苓;山鹿、芍药、鸡血腾;山楂、柴胡、骨碎蒲;党参、尾参、土苦参;桂枝、灵之、滛羊鹤;杜仲、黄柏、有桔梗;菖莆、艾蒿、土大黄;蹄香、桑椹、钻岩精;九龙蛋、山苦瓜;滚龙草、海金沙;半边莲、半枝莲;座山虎,四两麻;骨牌草、接骨木;凤尾草、矮地茶;白芨、毛姜、土管仲;还有七叶一枝花……不胜枚举。
万亩黄精种苗基地广告牌
在一汪清澈的湖畔,青山绿水遥相呼应,构成一幅自然美景。
胡永乐脚踩田垄,顺手拔起一把类似小葱模样的植物说,这是藠头,它的根茎像蒜头却不是蒜,我们这边田家村的藠头是最好的,卖到全世界,日本人每年都到这里采购。藠头的功效有健脾和胃,消食解腻,安神除烦,强筋健骨的功效。
胡永乐书记(右)介绍药山村生态农业发展
他还指着远处起伏的山丘告诉考察小组,药山镇属于丘陵地带,山不高,最高海拔不过375米,多年以来初步形成以中草药、蔬菜、蚕桑和生态农业为主的特色产业格局。
胡书记还不无自豪地告诉我们,药山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千年古刹药山寺,始建于唐初,为禅宗祖庭,国家重点寺庙,药山文化旅游景区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有机生活方式是什么?
有机生活是一种倡导人与大自然相和谐的生活方式。不仅仅表现在吃有机食品,用有机用品,还包括生活各个方面的转变。有机生活是可持续、健康的、也是承担社会义务的一种生活方式。
临东村的竹海碧水
乡村振兴与有机生活有什么关联?让我们继续考察。
百科有机生活方式主要是指:1、要与大自然和谐生活,吃有机食品;2、要饮用足量无污染的水、3、保持正面行为,避免精神压力;4、运动是健康之本,阳光和空气是活力的来源;5、忌烟限酒;6、保持良好的休息和睡眠;7、避免药物带来的毒副作用。
90后戴玉武小夫妻(前)放弃城市生活下乡过有机生活
有机生活方式代表着一种崭新的生活理念和价值观,必将为人们的生活和社会进步带来深远影响。
我们的考察继续:
13日上午,考察小组在临东村村委会召开 “临东村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座谈会”。
座谈会现场
村支书朱书记邀请该村乡贤和村民代表20人参加座谈会。
座谈会发言实录
李善富董事长:
谈一些想法,商量这个事,能不能干,如何干,怎么干。乡村振兴不仅仅是产业振兴,而是一个系统工程。
乡村振兴是国家的重中之重,乡村振兴的基础是有机农业或者生态农业。因为化肥破坏土壤,生产出来的农产品没有营养价值。还会带来一系列的疾病健康问题。
图为临东村村规民约
为什么要选择临东村做有机村?首先是这里的地理位置好,环境优美,水源清洁,没有工业开发就没有环境污染,自古流淌的山水河湖是干净纯净的;其次,朱书记和村委会以及广大村民对生态农业的支持;第三,这里的村民普遍有环保意识,大街小巷看不到垃圾,家家户户干净整洁,且环境与人心同理,百姓淳朴,净土净心。
李善富表示,作为支持且践行有机生活的企业家参与乡村振兴,必须要把企业家的责任担当表现出来,要实实在在让老百姓对有机生活看得见、摸得着,村民有了切身感受,才能跟着一起干。临东村有机农业示范点重点是发挥好乡贤作用,这将是振兴乡村的新模式。
李善富(右)与朱书记(中)乡贤代表(左)在座谈会上
为此,李善富在座谈会上提出,要在临东村成立乡村振兴发展基金会,投放1000万人民币。其中700万由政府无息贷款,100万李善富个人出资、200万由村干部,乡贤,合作社出集资。
关于资金用处:拿出700万成立铁匠岗有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整合合作社,农场主,和各个产业,农场主合作社都可以成为股东。资金用来技术支持,买农业保险等等。200万做孵化基金,用于外来创业人员和返乡创业人员。每年扶持5-10个。100万作为一些应急备用金。
被称为土专家的丁启荣(左)是有机农业种植专家
与会乡贤和村民代表对李善富的义举倡议表示肯定,大家发言表示,支持李善富董事长在临东村振兴的发展规划,要立足本土发展特色有机农业,把临东村打造成津市市的有机名片。让市场有信心,必须对有机种植农业有信心 。
乡贤代表发言:
乡村振兴是家喻户晓的话题,扶贫攻坚的任务完成以后下一个就是乡村振兴。现在城乡差距越来越大。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市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前的乡村振兴没有很大效果,听了李老师的思路后觉得非常好。乡村振兴核心就是产业兴旺,落脚点是生活富裕。规划以政府作为主体,公司化管理,农民参与,立竿见影。
乡贤代表接受媒体采访
村民代表发言:
临东村没有污染,相对闭塞,对于有机农业有天然种植优势。水库的水都很好,现在土壤板结很严重,临东村有稻谷,油菜花。宣传先口碑宣传,在网上宣传。引导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创业。
临东村党支部朱书记发言:
临东村现有人口3800人左右,在家的有七八百人,自然村落人杰地灵,环境很好,水源很好 ,每块田之间都有树林分隔,有发展有机种植的自然条件。
悠然自得的村民小组长与他的女儿
我村在外乡贤遍布全国各地,过亿资产的有12人,调动乡贤积极性,打造好有机村的名片,可以让在外的人身上有光环标签。把封闭的优势变成发展的优势,村里要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对上多汇报,对下多宣传。对下宣传要得到群众的支持。要把临东村建设为美丽乡村。争取资金,盘活资金。科学规划,分步实施。以点带面。我们支持李善富老师的规划,把有机农业作为乡村振兴的抓手。
什么是有机农业、有机产品?
当前,在人们的消费观念里,“过有机生活”日益被富裕起来的国人接受且成为一种时尚健康追求,当我们溯源有机产品诸多概念之时,不妨在本文做一个标准解读。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有机产品》中的定义;有机农业是“遵照特定的农业生产原则,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有机生活催生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
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民生需求,是十四五规划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座谈会上,大家还就乡村振兴涉及的富余人口安置、子女教育、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李善富与第一健康报道总编辑李达(左)畅谈中草药有机种植
短暂的考察结束了……
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老百姓过日子就是民生。
美好生活,不仅意味着享受更高的有机生活品质,也意味着必须在更深层次增进农村振兴,农民增收,市民受益上把农民与市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融合在一起。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提出的“要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实现更大突破。”上迈进。
乡村振兴,有机生活,生态农业,绿色发展,党和国家的关切一以贯之、实实在在。
镶嵌在湘北大地上的药山镇有机农业高质量发展之势势不可挡。
总编审:李达
采访策划:编辑部
撰稿人:郝健一
摄影记者:九剑
资料编辑:康梅
文字整理:薄荷
视讯技术:段秀东
刊播:第一健康报道及融媒体矩阵
出品:健一传媒
(责编:秋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