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月入不足五千,也要坚持生二胎,照顾病父那段经历让人崩溃
2021-01-12 22:17  浏览:694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从各种公开报道的数据显示,都在表明生育率在逐渐下降,这背后是大量育龄人口生育意愿下降的现状,最直接的问题就是生得起却养不起的窘境。

面对这种情况,各路专家声嘶力竭地鼓吹人们生二胎,但是响应者却寥寥,毕竟一句低成本的口号给人们带来的将是未来起码二十年的沉重压力,特别是年轻夫妇不愿意为了孩子牺牲自己一辈子,人生不易,来世走一遭也要为自己活一活,这个观念现在似乎越来越受到认可。


一个同村的远房表哥此前同样也是持这种看法,直到他父亲因病去世后,他却改变了当初的主意,无论如何也要再生一个,父亲从生病到去世给他带来了深刻的思考。

表哥文化不高,高中毕业就去电子厂打工了,在外飘荡了几年也没赚到什么钱,就趁着年轻学了维修电子产品之类的手艺,回到老家镇上开了一家门店开始维修和售卖电子产品。

工作稳定就面临着催婚,因为家境实在是贫困,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拿不出多余的钱给表哥在城里面买房子,这种条件很难谈到媳妇,结果好不容易有一个姑娘愿意与他交往,但要求他上门,孩子以后跟女方姓,尊严是钱给的,即使自己是家中的独子,但在现实面前,他和父母都低下了头,同意了对方的要求。


婚后表哥生了一个儿子,生活平淡幸福,在表哥儿子两岁的时候,表哥父亲被确诊为白血病,从确诊到去世总共经历了两年半,那时候他和母亲带着父亲到处求医问药结果并不理想,表哥把自己的刚开没几年的门店也转让了,和母亲整天陪伴在医院,儿子让媳妇带回了岳父母家照顾。

白天母亲照料父亲,夜班就是表哥,母子二人就这么两班倒熬了两年多,最后钱花了不少,让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人也没留得住,父亲去世后,表哥谈及那两年多的照料经历非常感慨:“钱是一方面,主要是没精力,我们这一代很多家里就是一两个孩子,我在医院看到的就是‘崩溃’二字,父亲或母亲和子女轮流照顾生病的家人,有的父母身体不好或其他因素,结果只有子女一个人在病房成天守候,这种看不到未来的压抑真的让人很绝望。”


“独生子女太累了”这是表哥经常感慨的一句话,所以在料理完父亲的丧事后,他重新开了自己的门店,和妻子商量再生一个孩子,好在妻子理解表哥的想法,同意了他的要求,现在表哥在镇上月收入不足五千,妻子在附近的服装厂做女工,收入三千左右,母亲在家帮忙照顾一对儿子,虽然一家人的经济压力确实不小,但表哥认为心理有安全感和踏实感。

“我不想自己以后老了就死缠着一个儿子,现在年轻我多累一点,以后儿子们就少累一点,这都是等价互换的,我不为别的考虑,我也没那么高的觉悟,就是为自己的将来,为自己的孩子考虑。”


表哥的话令自己深有触动,我们现在80后、90后乃至00后都是独生子女偏多,父母也已经逐渐进入老年人的行列,人一老难免有病灾,那时候谁又能撑起我们父母晚年的明天呢?其实答案都是心知肚明,最后还是独生子女扛下了所有。

在网上看各种报道或纪实其实只能隔空感受到这种未来的挑战,去过医院病房的人都会发现,那里每天都在上演生活的残酷和无奈,在那里每天都会看到钱和精力这对矛盾在时刻考验着每个家庭的毅力和抗力。

我们现在的坐标是家、公司或者其他某些地方,但我们总要面临着生老病死,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有养老金,很多从农村走出来的年轻人其实身上的担子很重,父母老去一天,他们的压力就大一点。


《常回家看看》这首歌唱得很好,也很打动人心,但总归还是过于理想化,在现在这种快节奏生活的社会环境下,一年365天,想必很多年轻人在家陪伴父母的时间连一个零头都不曾达到过,是年轻人过于自私和白眼狼吗?并不是,天底下没有子女不思念父母,时空的距离让人望而生却,要不是被生活被逼无奈,没有谁愿意背井离乡远走他乡。

自己办公室里面也有一个刚大学毕业没两年的小伙,老家也很远,据说工作没两年老家的母亲生病倒下了,父亲在老家成日成夜地照顾母亲,他每天工作胆战心惊,生怕老家来电话,那肯定不是什么好兆头,勉强一个月回去探望一次母亲,时间不允许是一个方面,来回高铁票钱他舍不得,来回的路费够母亲10天的药费了,少回一趟家就等于为母亲多出10天药费。

听了真的令人很心酸,他自己也感慨一句话:“如果我爸妈生几个就好了,我现在不能在他们身边尽孝,起码能留一个在他们身边我也就不那么揪心了。”


事实就是如此,作为独生子女父母付出一辈子的心血供养我们上大学,当我们借助父母的力量走出农村后发现我们无法尽孝了,现在发达的网络通讯成了维系彼此的重要方式,每天只能通过语音或者视频聊天以表问候,但真的遇上什么事,在远方打拼的子女其实爱莫能助。

除了独生子力不从心带来的问题以外,其实“失独”家庭也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此前报道的失独母亲盛海琳在失去唯一的女儿后,60岁高龄依旧冒死试管婴儿生下一对双胞胎女儿,结果自己的晚年成了人间炼狱,尤其在大城市,失独家庭的老人没了子女作为人生寄托,去医院没人陪,生活中无人说话,遗产无人继承只能送给对自己好的陌生人,这何尝不是一种无奈呢?毕竟在我们中国人传统观念中,没多少人愿意将自己一生的心血和遗产交由陌生人继承,这是现实无奈下的妥协。


生一个或生两个也各有利弊,生孩子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我们对自己未来的一种预期和投资,就像表哥所忧虑的一样,或许生一个孩子现在压力小很多,但是未来却有可能给独子带去巨大的压力,同时自己的晚年也更加无法得到保障,虽然这么考虑颇有些自私的意味,和“养儿防老”的思想如出一辙,但这却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无论生一个也好,还是生两个也罢,作为成年人的我们还是应该理性地通盘考虑,并不应该仅仅关注自身眼前的压力大小问题,有些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我们也应该结合自身实际做出相应的决定,不被外界大众公认的舆论牵着鼻子走,人生就是不断在做选择题,而答案却是定制化和个性化,一个正确的决定往往会影响我们的一生。


你们认为生一个孩子好还是生多个孩子好?欢迎大家留言讨论,谢谢!


发布人:cca3****    IP:61.145.84.***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