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是今天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主要含义就是赡养老人,是让老人要老有所医,在当今中国,养老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步得到完善,老有所医逐渐有了确实保障。但是在古代“养老”却是另一个含义,是一种有最高统治者举行的礼仪,即“养老礼”,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尊老,是中国古代的优良传统,古代的最高统治者通过举行“养老礼”来教化天下,让社会效仿,形成尊老重孝的社会风气。
养老礼渊源久远,据《礼记》记载,周天子就按时举行养老礼,举行礼仪时,天子要召集“三老、五更”到“大学”,让“三老、五更”坐在上座,天子亲自迎拜。天子
要亲自做庖丁,执刀割肉,亲自举杯伺候被邀请的老人们吃喝,除此之外,天子还要亲自跳舞给老人们看,以示对老人的尊重,让诸侯子弟们仿效,尊重老人。
通过这个礼仪的内容,足以看到天子对“养老”的重视。当然统治者这么做,不仅仅是为了尊重老人,更多是的传播“忠孝”的思想,维护王朝的统治秩序,要不然天子也不会这么卖力地伺候。以教化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统治,才是其真实目的。随着历史的发展,君主专制的加强,皇帝地位的稳固,这一制度就不断被简化,当了唐宋,不仅礼仪简化,而且皇帝根本就不再举行这一礼仪,只是保留文字记录而已。
以宋代为例,关于养老礼的记载就简化多了。根据宋代的规定,举行养老礼,皇帝要面南而做,“三老、五更”要来朝拜,原来伺候老人吃喝的差事也交给了大臣去执行,老人们吃喝完了要谢恩,第二天还要上表谢恩。原来由天子屈尊伺候老人以示尊老的传统,变成了由皇帝高高在上赏赐臣下饮食,臣下不胜感激的仪式。
其实,无论是周代还是宋代,天子们的目的没有变化,就是通过礼仪教化来巩固统治。发生变化的是“天子”的实际地位,宋代养老礼的变化,体现了皇权独尊的空前强化。所以,古代的“养老”实际上是君主的一种统治策略,而非今天意义上的赡养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