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2036年养老金耗尽?80后无养老金可领?背后的底层原因是什么?
2020-11-11 16:35  浏览:1650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关于养老金2036年会耗尽的说法,最近又甚嚣尘上。

原因是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出版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学习辅导百问》中对该问题进行了回应。

《百问》中说到“在现行制度框架下,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预计到2029年当期将出现收不抵支,到2036年左右累计结余将告耗尽;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预计在2024年出现累计赤字。”

按照这个速度,到2035年最早一批80后也只有55岁,80后很有可能成为无养老金可领的第一代,真惨!


不过,2036年养老金真会耗尽吗?

有的人只从《百问》上这一句话去解读,这是孤立且不准确的。

要说清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全面、客观,把来龙去脉都给理一理。

一、2036年养老金耗尽说法的起源

该说法最早出自2019年4月,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

该报告根据建模预测:2028年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期结余可能出现负数,到2035年累计结余可能耗尽!

《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预测

这份养老金精算研究报告由国内养老金发展研究领域顶尖专家共同打造,并且是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因此报告的数据和预测结果可信度是很高的。

但是我们一定不能忽略一个前提,精算报告的预测结果是基于众多假设条件的。

有关2035年养老金耗尽的预测,是基于当下政策不变、且未做出有效调整的假设之下而得出的。

而在这个过程中,任何政策的实施都会改变这个预测结果。而且,国家已经在积极推进各项政策了。

二、挽救养老金的3件事,国家正在做

要想让养老金持续、健康的运营下去,一定需要政策来进行干预了。

说起来道理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开源”和“节流”。

如何实现开源节流呢?有三件事情,国家正在做,就是财政补贴和国资划转、延迟退休、“三支柱”建设。

1、财政补贴和国资划转

从2014年开始,我国社保基金已经连续6年出现缺口收支缺口,2018年更是超过了6000亿。

虽然社保基金年末滚存结余还有94026.97亿元,但是已经给我们发出了强烈的预警信号。

我国养老金发放已经实现了16连涨,这其实相当于是在透支未来的养老金,可能会使缺口进一步扩大。

社保基金缺口日渐扩大

要弥补社保基金缺口,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财政补助。

从2011年开始,财政补贴明显增加。至2018年补贴已达1.8万亿,占比超过22%。

社保基金财政补贴比重扩大

不过,财政补贴只是权宜之计。社保基金如果长期靠财政补贴来续命,那么最终只会拖累整个国家经济发展。

所以,从2018年开始,国家又在推国资划转社保,要求央企、国企按照集团母公司10%的股权比例划转社保。

国资划转社保是一个大动作,目前计划分三批推进。

中国联通、中国有色、中农发、中国华能等81家国企已经完成了1.3万元的划转。第三批的划转工作也正在进行中。

按照国企67万亿的资产规模来估算,预计完成划转的国资将超过6万亿元。

国资划转社保三批次共计6038亿元

不过,不管是财政补贴还是国资划转,都只能给养老基金续命,只能实现短期目标,不能解决根本性的问题。

2、延迟退休

目前,我国男性年满60岁、女性年满50岁退休(女干部年满55岁),该制度常年未变。

和进入老龄化社会已久的国家相比,我国的退休年龄是偏早的。

日本普遍退休年龄在65岁以后,美国的退休年龄也在62岁到70岁之间。

延迟退休年龄,可以让劳动力缴纳社保的时间延长,而领取养老金的时间缩短,是应对社保基金缺口扩大的一种重要手段。

本月,国家“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已经发布,其中明确提到将“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一直听说要实施延迟退休政策,这下是真的要实施了。

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提到延迟退休

接下来,国家将推行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预计每年推迟几个月的退休时间,逐渐达到设定的目标退休年龄。

虽然很多人不希望延迟退休,但放眼全世界,在全球老龄化的大背景下,延迟退休是一个无法阻挡的趋势。

3、养老体系“三支柱”建设

通过财政补贴和国资划转来救急,通过延迟退休政策来稳定养老基金收支,但最根本的手段还是要构建一个健康的养老保障体系,不能只靠国家的基本养老保险来维系。

先看出生率,我国从1970年开始经历了生育率的快速下降,1980年总和生育率已经从6左右降至3以下,到20世纪90年代已降至替代水平以下。

中国和世界主要国家的生育率变化趋势

再看老年人口比例,2019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已超1.76亿,占比达到12.6%。根据联合国预测,2030年左右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在全球老龄人口的占比将超过25%。

中国老龄人口增长趋势

最后再看预期寿命,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新兴药物的创新,以前困扰人类的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正在从致死性的疾病变成可控制的慢性疾病,人类的预期寿命每10年会增长2~3岁。

中国和世界主要国家的预期寿命持续增长

由此可见,我们的出生率在下降、老年人口比例在提升、预期寿命在增加,整个老龄化进程在加快。

未来养老基金支出压力只会增,不会减。

所以,我们国家这些年来一直在倡导构建“三支柱”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也就是基本养老金、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

养老保险制度“三支柱”体系

只有三条腿都跑起来,才能真正解决养老基金的困境。

三、最关键的养老保险“三支柱”体系

第一支柱是我们最为熟悉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前面提到2036年可能耗尽的养老金,说的就是这个。

目前我国参保覆盖率超过90%。

企业年金/职业年金是养老保障体系的第二支柱。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参加就叫职业年金,民营企业参加就叫企业年金。

第二支柱由于是企业自愿参与的,因此覆盖度大大不如基本养老保险,主要是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在参保。

以企业年金为例,从2007年至今,虽然基金累计规模在扩大,但是加入企业年金的企业数量增长非常缓慢,近4年来更是处在一个停滞的状态。

企业年金增长趋势

第三支柱指的是个人商业养老金。国家也推出了一系列税优、税延政策,鼓励我们购买。

我国在2018年开始,在上海市、福建省(含厦门市)和苏州工业园区试点推行第三支柱税延型商业养老保险,通过延迟缴税的方式,让工作者享受到一定的节税优惠。

但由于试点范围有限,税延产品的发售情况并不是很理想,保单总共只有4万多张,收取保费1亿多,和预期有较大差距。

主要是大家觉得流程比较繁琐,省下的税却只有那么点,产品也缺乏吸引力,所以就不高兴弄了。


美国是建立养老保险制度较早的国家之一,发展至今已形成非常成熟的“三支柱”体系。

比如著名的401k、403b计划(属于第二支柱),以及传统IRA、罗斯IRA账户(属于第三支柱)等。

将中国和美国的“三支柱”养老金体系进行对比就会发现,美国的“三支柱”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我们的“三支柱”发展却极不均衡,结构不合理。

中国养老三支柱体系发展不均衡

我国目前平均的养老金替代率仅有42.9%,低于国际劳工组织55%的最低标准,更是远低于世界银行建议的70%替代率。

在收支缺口扩大的情况下,要想实现养老基金可持续发展,势必需要提升二、三支柱的吸引力。

这不光是国家的事情,更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事情!

当然,80后是承担压力最重的一代,不管是养老金危机,还是延迟退休,都让80后赶上了。

身为80后的一员,隔着屏幕,我想向大家说一句:加油!


发布人:76a0****    IP:183.195.06.***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