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同居式养老”到底好不好?了解这三种模式,做出正确的选择
2021-04-10 19:05  浏览:3472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现在大部分老人都倾向于同居式养老,很多人非常疑惑,老人明知道不领证,没有法律保障和约束,又如何实现真正的养老呢?


其实同居式养老,被潜移默化地分为了三种模式,来看看都有哪三种模式。


第一种:双方各取所需的同居养老


所谓的双方各取所需,顾名思义就是不以结婚为目的,满足彼此的需求即可。


小区里的李大爷今年70岁,同居的老伴儿63岁,两人同居式养老已经有五年之久,很少红脸和吵架,过得还不错。


同龄老人向他取经,为什么不领证还能相处融洽?李大爷说:“我图她洗衣做饭伺候我,她图我供吃供喝给钱花,如果这样还吵架,那就只能换下一个。”


李大爷身体不太好,大病没有,小病不断,儿女不在身边,他又不想去养老院,雇保姆感觉就是主仆关系,聊不到一块儿。


找个后老伴儿彼此陪伴,是他最大的愿望,前提是不能领证,因为领证会牵涉很多麻烦事。


李大爷说:“其实财产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可以做婚前的财产公证,但是领证就要尽赡养义务,如果我俩小病小灾能做到相互照顾,一旦生了重病,都这么大岁数了,谁也照顾不了谁。




只能找各自的儿女,与其领证让孩子们不痛快,不如各取所需,每个月单独给她两千块,她随意支配,存起来还是给她的儿女,她自己做决定,我不会干涉。


至于平时的吃喝日用,我作为男人理应承担,她只管照顾好我的衣食起居就可以,这样何乐而不为呢?”


各取所需的同居式养老,深受女性老人青睐,她们不需要担心做免费的保姆,不用看对方儿女的脸色,如此一来,还会更加尊重对方。


而像李大爷这种想法的男性老人,却不是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经济上不充裕,有些老人退休金只有两千多,连养活自己都成问题,哪有钱选择各取所需的同居式养老?


如果女性老人找老伴儿,遇到了李大爷这样的老人,也别太纠结那张结婚证,有偿付出总比幻想得到来得实际。




第二种:AA制的同居养老


现在有些老人效仿年轻人的相处模式,AA制谁也不欠谁的,家务AA,花销AA,总之能AA的坚决不会多付出。


闺蜜的老妈刘姨,丈夫因出车祸去世,为了女儿的成长不受影响,一直没有再婚,女儿成家立业后,她一个人感觉有些孤单,有了找老伴的想法。


找老伴儿不是买东西,没那么容易遇到合适的,为了排解孤单,她经常和老姐妹去爬山,偶尔也会报老年旅游团,在旅游途中结识了她的意中人。


对方文字彬彬,举止投足间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同样对方也对她有好感,两人又在同一城市居住,一来二去建立了黄昏恋的关系。


老年人投入感情不比年轻人弱,甚至更胜一筹,尤其刘姨这种丧偶多年,且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把对方当成了自己晚年的精神寄托。




相处半年多,她提出领证结婚,对方却说:“我们都有子女,领证肯定会遭到干涉,既然有感情在,何必在乎那一张纸呢?


我这个人从来不占任何人便宜,更不想心爱的人误解我,咱们AA制同居养老,相互还能照顾,你觉得怎么样?”


刘姨很是不愿意,又怕失去他,只能勉强答应,内心盘算着通过长时间的相处,对方会改变想法的。


可是同居了三年多,对方真的是说到做到,家务AA,花钱AA,从来不主动给刘姨买一件礼物,刘姨给他买礼物,第二天保准以同样的价格回赠。


有一次,刘姨重感冒躺床好几天,对方包揽了家务,对她嘘寒问暖,她想AA制的同居式养老,也没什么不好,自己要的不就是这种陪伴和关心吗。




但是感冒好了,却让她心凉半截,对方说:“我照顾了你五天,从今天开始算,五天我不用做家务了。”


刘姨气愤地问他:“谁多干少干至于算得清清楚楚吗?如果这样下去,还哪来的感情?”


人家漫不经心地说:“当初说好的AA制,你怎么能反悔呢?如果你不愿意,当时想啥了?”


刘姨气得懒得和他说话,收拾东西回到了自己家,再也没找老伴儿,她感觉人上了年纪,真的经不起这种折腾,心累。


不论是AA制的同居养老,还是AA制的婚姻,都不太适用于中国的婚姻,中国家庭讲究荣辱与共,相互帮扶,理解,陪伴和照顾。


而AA制是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一切分得清清楚楚,没有半点感情而言,比较适用于朋友和同事聚会,一旦放入婚恋中,彼此就会变得自私自利,这样的婚姻又怎么可能长久?




第三种:以感情为基础的同居


以感情为基础的同居式养老,其实就是年轻人试婚模式的演变。相同之处在于,都是恋人关系的同居,不同之处在于,年轻人试婚合适领证结婚,老年人则是不确定。


老公的二姨,经人介绍认识了董大爷,两人兴趣爱好相同,也能聊到一块儿,并且退休金也不相上下,董大爷每个月六千多,二姨五千多。


按理说,两人感情好,彼此又不给对方增添经济负担,应该领证结婚的,但他们却选择了同居。


一是董大爷的儿女不同意领证,因为二姨的女儿过得不太好,害怕老太太偷拿父亲的钱贴补。二姨还真没贴补过,女儿的婆家还算可以,也就不需要她。


二是恋爱和婚姻是两码事,恋爱不用考虑太多事,合则相处,不合则散,婚姻却是朝夕相处,磕磕绊绊,如果不能相互理解和包容,两人就会走向离婚。


与其带着不确定,还不如先同居过着,走一步算一步。




两人同居第二年,董大爷公园晨练,不小心把右腿摔骨折,儿女工作忙,不能回来照顾,重担落到二姨身上。


老太太在医院伺候了半个月,回到家又精心伺候了五个多月,董大爷握着二姨的手说:“咱俩领证结婚吧,我害怕有一天你需要我伺候,儿女不同意,我真的就太愧对你了。”


二姨摇摇头说:“如果为了领证,伤了你和孩子的感情,那我宁可不领。”


两人的对话,被回来探望父亲的儿女在门外听到了,他们真正理解了老人的不容易,暮光之年,遇到相互疼惜的人,是天赐良缘,不能再阻挠。


儿女同意,两人也惺惺相惜,到现在领证结婚8年了,不管到哪里,两人都是手牵手,感情有增无减。


以感情为基础的同居式养老,最后能领证结婚的还是少数,如果彼此经济上没有负担,也很中意对方,那这种模式可以适当地尝试。


前提是不能带着结婚的目的去征服和感化对方,很容易让自己失望,最后伤心离开,所以谨慎选择。




同居式养老,有利也有弊,不能一概地定论为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因为每个人都有自我保护意识。


尤其近年来老年婚恋被骗层出不穷,他们一边想要晚年有人相伴,一边还要时刻警惕,其实也是无奈的选择。


所以不管是同居式养老,还是领证结婚,只要两位老人愿意,感觉过得舒心快乐,就是达到了找老伴儿的目的,又何必在意同居或领证呢?


发布人:ab6c****    IP:117.173.92.***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