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1年上海两会开幕,在两会之际公布了今年的为民办实事项目,涉及为老服务、早餐工程等提升上海市民的生活品质。10项实事项目具体包括:新建50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新增5000张养老床位;全面开展公办小学学生校内课后服务;新建改建80条市民健身步道;为困难家庭免费升级百兆宽带……(1月25日澎湃新闻)
上海今年的为民实事可谓项项干货,以为老服务打头更是直达民心。在这些为民实事项目中,直接助力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的就有5个方面,分别是新建50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新增200个社区老年助餐场所;新增5000张养老床位;改建2000张认知障碍照护床位;开展100万人次长者智能技术运用能力提升行动。上海此番可以说是小切口紧扣民生,为民着想更是凭实力宠老,将老有所养问题摆在了突出位置,形成了自己的敬老模式。
养老问题一直都是党和政府关心关注的重点。去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养老服务的论述和部署内容多且系统。我们国家的老龄化还具有特殊性:规模大、增速快,未富先老、未备先老,传统生活方式与现代生产方式冲突。我国老年人口在去年底就达到了2.54亿人,到2025年预计将突破3亿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养老服务业,解决好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是则是转压力为动力的机遇。上海的为老服务项目,既可以把年轻人从家庭照护中解放出来,又可以推进“发展银发经济”,是落实和解决养老问题好路子。
此外,长者智能技术运用能力提升行动更是有利于填补老年人“数字鸿沟”。数字智能时代请等等老年人的呼吁还萦绕耳畔,上海此举不光等等老年人,而且还帮助他们一起跨过鸿沟。日前,发改委《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中强调,在使用智能技术的同时保留传统的方式,但这不代表老年人数字智能可以裹足不前,反而是更要思考整个社会如何帮助老年人更好跨过“数字鸿沟”,共享数字信息发展。哪怕100万人次的公益培训效果未知,但让更多老年人进入数字圈终究是向前迈进了一步。
上海各项举措先进前位,这就是其持续领航的动力所在。其他地区也要借鉴上海经验,立足自身实际、发掘相对优势、激发内生潜能,不断走出自己的敬老模式,把养老问题解决好,让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