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百善孝为先。
执笔:木子
定稿:苏子后
为人儿女,自然希望能够在父母年迈的时候,为其提供生活保障,安享天伦之乐。
但如今,有种“圈养式养老”正在流行,子女争相效仿,可对老人而言,反倒像是一种无止境的煎熬。
案例:圈养在家是享福?70岁老人道出其中心酸
张大爷今年70岁了,虽然老伴去世得早,但自己身体还算硬朗,两个儿女也孝顺,每年都让张大爷到他们家里过年。
张大爷推脱了几次之后,便先去了儿子家,想着住一段时间,刚好带带孙子。
可没想到,走得还挺高兴,不到半个月,张大爷就灰头土脸地回了农村老家,说是在儿子女儿家住的不顺心。
本文配图均源网络,图文均无关原来,张大爷在儿子家的时候,儿子儿媳都是上班族,早出晚归,孙子也住校,半个月才回来一次,平时家里就张大爷一个人,加上住农村住惯了,对城市里的东西比较陌生,连天然气都不会用。
有一次,张大爷想着出门转转,可没想到除了小区门就绕不回来了,儿子儿媳找了大半夜,自此以后就不让张大爷出门了,就让他在家里待着。
待了两天受不住,张大爷便去了女儿家,可没想到女儿更“过分”,直接没收家门钥匙,让张大爷就待在家里看看电视。
可想而知,还没到一个星期,张大爷就坚决要回农村老家,儿子女儿没办法,便也只好将他送了回去。
“圈养式养老”正在流行,为何老人苦不堪言?
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将父母“圈养”在家的做法,就被称“圈养型养老”。
▲ 子女对享福有误解
在子女眼中,老人辛苦了一辈子,临到老了,自然应该在家里享享清福。而大多数子女认为的享福,就是舒舒服服地待在家里,想吃什么吃什么,想做什么做什么。
可事实上,老人眼中的享福却并非如此。
年轻的时候,他们奔波劳累的一辈子,等到岁数到了,比起自由支配的时间,他们更愿意寻找内心的慰藉和满足感。
子女与老人对“享福”的定义有所偏差,自然无法很好地满足对方,而这种“圈养型养老”,导致老人苦不堪言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 老人产生失落感
在很多老人心中,养老是一件很舒服的事,可以跟子女长时间待在一起,儿孙绕膝,也称得上是天伦之乐。
可这种“圈养式养老”,却完全推翻了老人心中所幻想的晚年生活。
岁数渐大,比起物质方面的孝顺,老人更希望得到孩子的关心和陪伴,但由于工作的原因,多数子女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给予陪伴,只留下老人孤零零地待在家。
而长时间待在家里,既没有熟悉的朋友聊天解闷,也没有膝下儿女的陪伴,那老人自然会产生失落感,甚至会因为这种日子变得郁郁寡欢。
子女怎么做,才算是“真孝顺”?
尊重老人想法
老人与子女的成长环境不同,思想观念、生活习惯等自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可能子女认为在城里住的开心,但老人却认为在老家过得更自在。因此,不管老人如何想,身为子女,都应该给予足够的尊重,不要完全否决。
多抽时间陪伴老人
相对于物质方面的孝顺,多数父母更需要子女的陪伴。
因此,身为子女,在给予老人物质孝顺的同时,更应该多抽出时间去看望老人,让老人有儿孙绕膝的幸福感。
做到“有距离”的养老
俗话说:距离产生美。有些时候确实如此,子女应该尽量给父母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有时间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自然而然地融入到一个环境中去,过过舒心的日子。
另外,有些年轻人平时没空带孩子,就习惯让父母代劳,导致老人很难拥有自己的生活,自然无法安安心心享清福。
所以说,老人年岁渐大时,子女应该学会放手,让他们拥有自己的生活。
宝宝颜值由四个因素决定,若你也在其中,恭喜,娃多半赢在起跑线
为何有的孩子很少生病?聪明的父母通常这么做,既不精养也不踩坑
冬季感冒频发,“着凉”可能不是根本原因,家长别疏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