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就算上法庭我也不给你养老,本以为是女儿不孝,不料老人却遭谴责
2021-05-01 17:06  浏览:691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在现在看来,中国老一辈的观念有些还停留在“重男轻女”的思想中。自李丹考上大学后,父母再没有给过一分钱,都是靠她自己勤工俭学来赚学费和生活费,生活的很艰难。




就算上法庭我也不给你养老,本以为是女儿不孝,不料老人却遭谴责


“你要是想去告就去告吧,我不会给你养老”。猛的听到这句话,大家会感觉不孝,可这背后的真相说出来后,就不会这么觉得了,反而还会同情她。


在李丹大学毕业后,她找到了一份工作。她怕父母过的辛苦,想让父母轻松一点,拿到第一笔工资就给父母寄过去2000。却没有想到父母为此大开狮口“以后拿到工资,每个月都要给我们寄2000”。李丹才刚上班没多久,自己的工资也不多,给了父母2000元,自己剩下的才堪堪度日。




看到女儿听话的给了钱,父母愈加得寸进尺,又开始给自己的女儿要钱“你弟弟马上要娶媳妇了,没有彩礼,你要给拿出10万元来,否则我们就不认你了。”李丹没办法,自己的工资又不高,又没有那么多钱,东拼西凑才凑出2万元。父亲觉得少,却不依不饶,扬言要去告她。




周围的邻居不知真相,以为李丹不孝,才让她的父母说去法院告她。但当李丹告诉他们事情的真相时。邻居们又很羞愧,在羞愧的同时,又很替她感到悲哀,摊上这样的父母。相信真到法庭,知道真相的法官也会秉公执法。


其实,现在农村很多家庭都还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在他们看来,儿子能给他们养老送终,女儿等到了结婚年龄就是“别人家”的了。可真到了养老的时候,平时不太被待见的女儿还是不离不弃的给父母养老。




可总会有一些父母,他们没有原则和底线。他们只认“儿子”,会让女儿多帮帮儿子,往往这些举动会让女儿寒心。那些看似不赡养父母,对父母不闻不问的,在知道背后的原因后,更值得我们深思。


赡养父母本来就是作为儿女的“义务”,可为什么有那么多“不孝子女”?


1、父母的差别对待


现在很多农村或者城市里的父母,都有一种“重男轻女”的思想。他们对待儿子就像恨不得供上天,可对女儿却像“捡来”的。




2、父母对子女漠不关心


现在很多父母,为了更好的生活拼命的工作,往往忽略了孩子的成长。而农村父母有的文化水平有限,很少关心孩子的成长,只在乎学业。


在孩子长大会,会接触到外面的大千世界,会觉得父母只是为了完成“传宗接代”,却不关心自己的成长,会给自己的童年留下深刻的阴影,这几乎会永远留下。到最后可能也不会去赡养自己的父母。




3、父母动不动就打骂孩子


对于有些脾气暴躁的父母来说,打和骂才会让自己的孩子长记性。他们没有正确的方法去教育自己的孩子,这会让孩子以为不是亲生的,心里留下阴影,很可能以后身体里也会留下暴躁这个因子。孩子感受不到父母对自己的爱意,打骂会让孩子从内心深处抗拒,甚至会怨恨父母,等他们将来长大了也不会孝顺或者赡养父母的。




在现在很多的农村家庭,他们还是会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是女儿而不是儿子,因为他们不想麻烦儿子。甚至有些父母还会让女儿来给儿子操办婚礼、拿彩礼、盖房子、买车。


他们根本就没有考虑女儿的经济收入是否支持,是都具有这种能力。如何才能养出“孝顺的子女”?其实父母才是孩子的榜样。




总结:


对待孩子,父母一定要一碗水端平,不可以差别对待。在孩子出现矛盾的时候一定要秉着公平公正的原则,绝不能偏向哪一方。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在孩子还小的时候,会自动把父母当成他们的“目标”,所以父母也要先学会孝敬、尊重自己的长辈。为孩子做好示范,当好孩子的榜样。


让孩子从下就生活在孝顺、有礼貌的家庭,这会让孩子耳濡目染,长大后会承担起自己肩上的责任和义务。既然父母生下了孩子,就应该承担起孩子的成长、教育问题。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对孩子的那份爱。孩子感到了爱,以后也会孝顺、赡养自己的父母,父母也能过上辛福美满的晚年。


发布人:24c4****    IP:106.39.48.***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