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Jarvan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工资收入也越来越有保障,对于社保也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养老保险,年老退休后有养老金可领,就算不工作也能拿到稳定收入,真的是极大地减轻了人们的生活负担。
在某种程度上,养老金也被认为是对老年人生活最好的保障。在养老金“16连涨”的背景下,退休人员手里能拿到的钱也就更多了。在我们的生活中,大部分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都能达到3000元左右。事实上,对于退休的老年人来说,每月拿3000元养老金也差不多够了。在生活中,许多年轻人辛辛苦苦工作一个月,也拿着同样数额的薪水。
当然,这只是一个平均数,因为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养老金会有或多或少的不同。除了企业退休人员外,市场更关注的自然是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他们的养老金水平一般可以达到5000元以上。这对于许多退休老人来说,自然会觉得不公平。
不过,养老金的高低与缴纳的年限、缴纳基数挂钩,缴纳的时间越长,缴纳的基数越高,退休后所能领取的养老金也就越多。很多私人企业为了减少自身的支出,在为员工缴纳社保时都会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为基数。这样的话,不仅能为企业省一笔钱,还可以让员工拿到手的工资更多些,对于企业的这一做法,很多员工也是同意的。
但对于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者来说,他们的缴纳基数是跟自己的工资挂钩的。养老金每年都在调整,而到手的养老金也就越来越高。在这一条件下,有部分专家提出了新看法:对养老金设定上限,“分界线”设定在5000元,这一建议的发出,自然在市场上引起了广泛争议。
毕竟,在我们国家里,每个月能领超过5000元养老金的人不在少数。主要为两部分人,第一就是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另一批就是养老金缴纳年限较长的人员。确实,养老保险缴纳的时间越长,缴纳的金额越高,所能领取的养老金也就更多。养老金一直是实行在“多缴、多得”政策,所以专家的建议显然不切合实际。首先,拿到5000元退休金的人肯定不会同意。毕竟,有些人年轻时努力工作赚钱,在工作时多缴纳养老保险,也就是希望年老后能拿到更高的养老金。
如果“分界线”超过5000元,就不会上升,这对这些人自然是不公平的。缴纳养老金也就相当于在设定一笔存款,缴纳的时间越长,比例越高,所能领取的养老金也就越多。考虑到物价上涨等因素,养老金同样有必要保证一定比例的增长。
从增长率来看,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即使是对老年退休者的“特别照顾”。如果因为一些人领取的退休金过高而不允许他们能跟上市场涨跌,这自然就不符合公平的标准。毕竟,他们在上班时缴纳的养老金就高,如果不能跟上市场涨跌幅的话,那么人们自然不愿意缴纳社保,这样的话,把钱拿来交社保,还不如存起来赚个收益。把钱存在手里,这对养老保险的运作也会造成问题。
虽然说每月领取5000元的养老金并不低,足以在三四线城市生活。但如果是在一、二线大城市,这些钱并不算太高。毕竟,城市越大,生活支出也就更高。不过,一些地区也已经实施了上限,如江苏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增幅上限为3.9%。
这样,未来的养老金调整方案可能会迎来“巨变”,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的养老金制度将会更加完善,让养老金分配更加公平,缩小养老金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