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民政局养老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
2021-07-18 09:21  浏览:572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为防找不到此信息,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一.建设目标


市养老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项目是基于电子政务外网、互联网、手机互联网(4G、5G),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手段,涵盖政府监管、运营管理、数据中心、居家、社区、机构、老年商城等系统的综合性养老服务平台。同时,配套建设四级中心(站),即州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县/市/行委养老服务运营中心(含呼叫中心)、街道/乡镇/大型社区/大型小区养老服务站。另外,为失能老人配备一键通健康穿戴设备、县级及以下重点中心(机构)配置健康一体机。通过信息平台、各级中心(场地设施)、健康设备配套等的建设,构建形成平台统一、信息共享、功能完备,覆盖州、县/市/行委、乡镇/街道、村/社区的综合性养老服务平台体系。实现“最后1公里、15分钟养老服务圈”,覆盖全州城镇、农村居家、社区和机构老年人。




二.建设规模


市养老服务信息化平台涵盖州、县(市/行委)、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基于电子政务外网、互联网、手机互联网。州级统一部署,县(市/行委)、乡镇(街道)、村(社区)使用。同时,面向服务商、社会组织、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机构等养老服务资源、老年人(子女)及社会公众开放对应功能模块。


三.建设内容


市养老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项目包含以下建设内容:


(一)软件平台


1.数据中心:包含基础(业务)数据管理、数据交换中心和数据可视化,通过数据中心建设,将基础数据、业务数据、监管数据等进行统一、规范管理,同时,运用大数据手段,对各类数据汇总分析、可视化展示,为平台用户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业务支撑。


2.运营监管系统:通过运营监管系统建设,为民政及平台运营方提供科学、有效的监管手段,保障平台真正落地使用,切实发挥效能、效益和促进养老产业(事业)可持续发展。


3.居家养老服务系统:包含商家后台、商家APP和服务APP,主要为政府购买入围服务商开展线下居家养老服务提供线上流程闭环,同时为服务监管、资金结算、内部管理等提供支撑。


4.社区养老服务系统:社区养老服务系统应用于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互助院,主要为日间照料中心提供固定资产管理,服务、活动开展记录(工作专栏)。


5.机构养老服务系统:机构养老服务系统应用于养老机构(福利院、养老院、医养结合医院等),主要提供机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内部管理,机构开展服务、活动记录,入住管理以及床位管理等。机构养老服务系统侧重民政监管,对机构运营方的经营、运营不作涉及。


6.订餐系统:包含点餐后台和点餐APP(或微信小程序),点餐系统主要应用于中央厨房(目前仅格尔木建成中央厨房)线上点餐,同时,也可应用于养老机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对外(社会老人)提供就餐服务的线上点餐。


7.代养服务系统:代养服务系统提供农牧区代养服务对象的管理和服务、活动的开展记录。


8.老年商城:包含商城后台和商城APP(或微信小程序),老年商城是“互联网+”养老的典型应用,基于互联网,通过淘宝商城的模式,整合、吸纳一切为老服务资源,为老年人(及子女)提供社会化服务(包含商品和服务),老年商城将是未来为老服务的主要载体和形式。


9.知识管理门户:知识管理系统应用于民政内部,一是作为内部门户,用于政策文件、办事办法、新闻咨询、办事办法、公布公示等的发布,二是分业务梳理民政内部资料文件目录,形成知识管理体系,方便内部资料整理共享。


(二)配套硬件、网络


软件平台涉及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市目前没有政务云资源,支撑平台运行的硬件资源需通过传统私有云方式进行设备采购和部署,网络资源根据业务划分分别基于电子政务外网、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进行规划。


州、县/市/行委民政用户(电子政务外网),乡镇/街道、村/社区(VPN虚拟专网),机构、日照中心、互助院、商家/社会组织、老年人/社会公众(互联网)。


(三)视频会议(在线培训)


搭建州(1个主会场)、县/市/行委(7个分会场)两级视频会议系统,用于实时组织视频会议、在线培训,应急指挥调度等。同时提供手持设备端视频会议组会,从而跨域时间、空间限制。


视频监控汇聚


将养老机构、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互助院等的活动区域、就餐区域、厨房操作间三大区域的视频监控资源统一汇聚至县/市/行委、州监控中心,方便县/市/行委、州相关领导、工作人员随时随地进行实时监控画面和监控录像查看。同时提供手持设备端的随时随地查看。本项目仅建设已运营的15所机构、日照中心。


呼叫中心


7个县/市/行委设立呼叫中心,配套呼叫服务系统,老年人(子女)通过呼叫方式进行服务下单、紧急求助、业务咨询等。同时,呼叫订单转服务订单派送至对应服务商。


智能设备


智能设备包含健康体检一体机和智能穿戴设备:健康体检一体机用于健康体检,旨在采集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指标,形成健康档案;为失能老年人配备智能穿戴设备(腕表),提供定位服务和一键呼叫服务。


“1+7+N”互联中心


(1)州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利用现有场地,本工程不做适应性改造投资,配套视频会议系统,挂牌成立州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中心作为专用的“场所”,承担全州政策研究、发布,数据汇总分析,相关会议、培训组织,养老业务指导等。


(2)县/市/行委级养老服务运营中心:利用现有场地,本工程不做适应性改造投资,配套视频会议系统、呼叫中心系统和办公电脑,挂牌成立县/市/行委级养老服务运营中心。中心作为专用“场所”,承担全县/市/行委业务指导,数据汇总分析,相关会议、培训组织及坐席值守等。


(3)重点乡镇/街道、村/社区、大型小区服务站:利用现有场地,本工程不做适应性改造投资,配套办公电脑。服务站作为服务的集散地,服务人员实时值守,一旦接到服务订单,保障快速服务响应,旨在实现“最后一公里、15分钟养老服务圈”。从配置合理、资源集约的角度出发,服务站的选点要求辖区老年人数200以上(或本地区想重点打造的站点)。


平台落地使用


1.数据采集


包含持续老年人档案信息采集,持续养老服务评估,持续服务商、社会组织、志愿者、养老机构、日照中心等组织的信息采集,服务商服务对象的关联、系统管理数据的持续更新(比如补贴标准)。


2.系统培训


包含对民政相关领导、工作人员的系统使用培训,服务商(服务组织)工作人员等的系统使用培训。


3.驻场服务


驻场式的业务、技术支持人员等,配备5人以上(根据业务量实际进行调整),通过热线、在线客服、微信、QQ等手段提供长期现场服务。


4.监督管理


履行民政委托的监督职责、对服务商(组织)的服务订单进行回访跟踪,并按周、月、季度、半年度、年度生成工作报告并附数据报表。


5.可持续运营


每年对参与本州养老服务工作的机构运营团队、日照中心运营团队、服务商(组织)进行考核评估,对其资质(星级),服务满意度、饱和率等综合情况进行量化考核评估,并进行排名。


(二)宣传推广


1.深入街道、社区(乡镇、村),通过开展专题会议、组织培训(直播)、一对一解答对各工作人员(包括民政,服务商/组织、机构、日照中心、老年人及子女等)进行政策宣贯、平台使用推广。


2.驻场形象代表时刻准备,为上级单位、参观考察团队等提供专业、全面的本州养老服务工作、平台等的参观考察引导、讲答等。


3.本州养老服务产业微服务运营,通过微信公众号、新浪官方微博等手段,除国内外养老服务产业相关的资讯搜集发布外,重点对本州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格局、典型经验、先进做法、榜样事迹进行推送发布,在社会公众层面打造本州养老IP,铸造品牌化、提升知名度。


(三)持续更新


主要是指平台的持续更新,随着政策、产业、实际业务的发展需求,持续对平台进行功能更新,保障系统的先进性和持续完善性。此部分与运维有所重叠,但建议还是重点提出,运维有范围限制,而运营层面的标准是无条件、持续化。


发布人:e1d9****    IP:120.230.85.***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