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期待儿子结婚后,自己就能安度晚年
66岁的邓大妈是单亲妈妈,丈夫早年因为事故去世,只留下她和儿子一起生活。邓大妈生孩子生得晚,儿子虽然谈过几次恋爱,但一直没有结婚,说自己不想这么早就定下来,还想多工作几年,稳定一下经济基础。
邓大妈想想也是,现在娶老婆越来越不容易,还是让儿子多赚几年钱好。再说了,男人不比女人,年纪越大越吃香,邓大妈这样想着,便一直没有催促儿子去相亲。
然而,儿子的年龄也大了,再不结婚可能就找不到更好的女孩了。晚生育的邓大妈深知,孩子还是要年轻的时候生才好,对家里的经济负担也小一点,自己身体恢复得也好,也可以早点退休,不用一直工作养孩子。
于是,邓大妈动起了让儿子去相亲的想法。她跟儿子说好了,又挑了几个自己以前同事介绍来的女孩。几轮相亲之后,儿子还真找到了一个互相都看得上的女孩,开始谈恋爱进一步接触。
好不容易等到自己退休,儿子的婚礼也提上了日程。邓大妈想,自己辛苦了这么大半辈子,等儿子结婚之后,自己就过去跟儿子儿媳住,还可以帮忙带带孙子。
终于能够安度晚年了,邓大妈想着,露出了微笑。
02儿子结婚后,养老却只能靠自己
儿子的婚礼没有请太多人,大多都是儿子儿媳的朋友和同事,加上邓大妈和亲家认识的人,才勉强塞满一个宴会场。
邓大妈早年孤独久了,越到老的时候就越喜欢热热闹闹的氛围。对儿子的婚礼,邓大妈其实有点不满:好不容易娶到了老婆,应该请更多人来婚礼上看看,沾沾喜气。同时也能收更多的份子钱。
但毕竟是儿子结婚,邓大妈也不好说什么,只能在答谢宴上请了比一般答谢宴要多的人数。儿子有点不高兴:“妈,请的人少是有原因的。人来少点,我们花的钱就少一些,你倒好,自己请了这么多人,我们又要多花钱。”
邓大妈觉得很尴尬,她只想着人多热闹,没想到儿子考虑的是花销问题。儿子结婚后花钱的地方还多,工作、儿媳坐月子、养孩子都需要花钱,怎么能在婚礼上花太多呢?
觉得对儿子有所亏欠的邓大妈便自己承担了多出来的人数费用,她想到之前跟儿子提的婚后搬去和他们一起住的事情,想到儿子新婚,自己去了不大方便。邓大妈便暂时没有提醒儿子,在自己的屋子里住了大半年时间。
想着时间也差不多了,邓大妈便和儿子说:“儿啊,你看你也结婚这么久了。当时跟你说的,我搬过来和你们一起住,我行李都收拾好了。”
“你说什么呢,你自己有房子为什么要跟我们一起住。”儿子的反应意料之外的冷淡。
“之前不是说好了吗?你结婚了时候我们住一块儿。”
儿子想了想,几天后将邓大妈接了过去。但生活和邓大妈的设想完全不同,邓大妈不仅需要操心儿子和儿媳两人的吃穿住行,还要负责自己的那部分。儿子没有给邓大妈提供什么买菜钱和生活费,反倒是邓大妈承担起了全家的开支。
日子久了,邓大妈渐渐地有些吃不消了。儿子对自己也没有从前那么关注,事事都以儿媳为先,通常不会主动询问邓大妈的情况。
邓大妈觉得,自己在儿子家里不仅没有好好养老,反而比之前更累,存款也减了不少。整天忙前忙后的像个保姆,还没有得到什么安慰和好脸色。在儿子说自己打算过几年就把邓大妈送进养老院后,邓大妈泣不成声:“算了,我走。养老这件事靠不住你们,只能靠我自己。”
03写在最后
很多老人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子女结婚后的重心发生了偏移,对于养老这件事有心无力,或者也没有心去关注。老人难以面对这样的落差,心里会觉得很委屈。
实际上,儿女结婚后关注的重心有转移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儿女结婚就意味着他要从儿子或女儿的角色变成丈夫、妻子、母亲和父亲的角色,在有了一个家庭之后,要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原生家庭中显然是不现实的。
养老最好还是靠自己,儿女只能作为一个帮扶和心理支撑。邓大妈的委屈没有错,儿子显得没有那么有人情味。这种情况下,母子坐下来好好谈谈,或者一开始就不要住在一起,才能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