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千年来一直恪守的美德之一,正是因为有着如此悠久的文化传统,才使得中华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中华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如此深远长久,在全球范围内都独有的。
中国自秦开始就有了完善的养老体系,经过历代的发展,越来越完善,越来越科学,正是对“孝”道的重视,才使得我们的民族成为最优秀的民族之一。历代封建王朝都注重“孝”,而唐更是以“孝”治国。
众所周知,唐代是一个经济极其繁荣的朝代,随之而来的是他的文化也极为丰富和先进。唐代统治者对于外族文化也持着开放平等包容的原则,所以这时代的女性地位也有所提升,同时养老政策也更为完善。
以“孝”治国的治国方针,引领着盛唐走向了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老人与女人在社会中的地位直接体现着朝代的先进性,不如今天我们一起看看唐代的养老政策,是不是也能体现出男女的地位平等。
一、女性的地位得到提升
1、唐代女性可以参政
历代封建王朝,真正能够让女性参与议证的朝代少之又少,而唐朝关于后宫女性参政的记录非常多。
比如长孙皇后、徐贤妃,最著名的是一代女皇武则天,更是成为整个封建历史上唯一的女皇,而这一切恐怕也只能出现在唐朝。
上文提到的长孙皇后,曾经协助自己的丈夫在玄武门政变中取得成功,后来的统治过程中,她更是经常纠正唐太宗的过失,这在历史上是少见的。可见唐代女性地位非同一般。
2、和谐环境促进女性自由
唐代女性十分幸福,她可以自主的选择文化自由、恋爱自由甚至是婚姻自由,唐律中第一次将“和离”写入法典。
标志着唐代女性可以在没有任何过错的情况下,提出和平分手,这在封建社会中是独树一帜的。
除了情感和家庭,唐朝女性可以通过帮人耕种,经商来赚取自己的生活费,正是这种社会自由促使女性在唐代的社会地位与男性相差无几。
二、唐朝的基本国策,以“孝”治国
1、奉行儒家思想
治国之策一定是顺应民心,这样才能达成社会稳定。唐代的统治者早就清楚这个的重要性,所以以深入人心的儒家思想为治国之道,对于儒家倡导的尊老敬老更是十分重视。
小农经济下,保持家庭个体的稳定,才能使得社会稳定,所以孝道成为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唐代以此为政治原则,使得整个社会风气良好,老人的社会地位也得到了提升。
2、有详细的治理政策
唐代除了在政治理念上加强“孝”道的倡导之外,更是制订了许多政策,让老人们的生活舒适。
比如政府会提供给老人一些金钱资助,还会给予他们侍从的养老,这些物质上的补给使得老人生活稳定。而在整体的精神倡导上,则重点嘉奖那些对老人十分尊重和孝顺的人。
三、盛唐的大国养老政策
1、版授之礼
唐代有详细的规定,哪一种老人享受哪一种待遇,唐玄宗二七年时就曾有过诏告,凡是九十岁以上的,直接版授县令,这样就有相应的待遇。
女性如果年龄大了,授乡君,这相应的称呼之下都有相对应的财物,会有米、布等赐予。
一般来讲,年龄越大赐的官职和物品就越高越多,难能可贵的是女性也会作为授版群体出现,体现了男女平等。
2、孝道治国的基本政策
唐朝法律规定,普通百姓六十岁退休,而官员七十岁退休,退休的老人,家人必须要给他们留出四成土地,可由老人自己决定,自己种植也可以租给他人种植,以便他们能够生活。
另外,有明文规定,对耄耋老人必须有人服侍,并且态度温和,否则会处以相应的刑罚。唐代还发明了悲田养病坊,由国家和寺院等一起形成的社会养老方式,比起那些免费的养老院,这些地方相对更高级。
唐代的开放与包容,使得生活在这时的女性与老人都十分幸福,尤其是在老人的优待政策中,会特别提出对于女性的关注,说明唐代的养老政策科学且细致。
唐代作为一个与其他王朝并不尽相同的朝代,形成了与众不同的开化民风,更是前所未有的提升了女性地位,使得整个王朝都有着更加美好的姿态。
或许正是如此,才会让我们这些中华民族的后代子孙十分向往盛世大唐的辉煌与宏大,而唐代为我们留下的那些传统文化与美德,更是值得我们时刻谨记。
参考文献:《新唐书》、《唐律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