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的多少直接关系到退休以后过着怎样的生活,是闲云野鹤还是继续奔波。因此,备受退休人员所关注。
那为什么养老金年年上涨,企退人员的养老金还普遍在2000多呢?
如果您也有这样的疑惑或者困扰的话,那么不妨和【晓梒聊社保】一起来了解一下,造成企退人员养老金偏低的原因究竟有哪些?
企退人员养老金是如何计算的
众所周知,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的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而这两个账户又分别对应着退休时的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养老金。
即: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也就是说能领多少基础养老金,完全看退休地的社会平均工资、历年缴费指数以及缴费年限因素。而个人养老金则和个人账户的储存额和计发月数有着直接关系。个人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
由此可以看出,影响企退人员养老金多少的主要原因有两个,缴费工资,缴费年限。
01 缴费工资偏低,导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偏低
缴费工资一般是根据社会平均工资而定,也就是缴费档次为100%,另外,设置上限300%,下限60%。
作为在职员工,通过单位缴纳社保,缴费工资则是根据员工本人上一年度的平均工资而定,不过大部分企业为了追求高利润,降低用工成本,在缴纳社保时往往会按最低缴费工资为员工进行缴纳。
假如,上一年度实际工资8000元,单位为了降低用工成本,选择按社平工资的60%缴纳也就是3600元作为缴费基数。
按8000元作为缴费工资,计入到个人账户的金额则为8000*8%=640元。
按3600元作为缴费工资,计入到个人账户的金额则为3600*8%=288元。
两种缴纳形式下,计入到个人账户的储存额相差了352元。表现看上去自己缴纳的钱少,实际到手的变多了。但如果长期下去,并不划算,因为最终影响还是退休后能领多少的个人养老金。
不仅如此,缴费工资偏低还影响历年的缴费指数,缴费指数越高,基础养老金也相对高一些,相反缴费指数越低,基础养老金也就越低。
02 缴费年限太短
根据《社会保险法》的有关规定,参加养老保险的个人,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满15年,方可办理退休手续,领取养老金待遇。
也就是说缴费年限15年,只是满足领取养老金的条件之一。
而大部分灵活就业人员由于个人承担全部费用,又没有稳定工作,往往在缴费年限满15年就停止缴纳了,这也是导致企退人员养老金普遍偏低的原因所在。
今天晓梒聊社保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更多社保问题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