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是国人非常关心的话题,因为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不过,现在养老金的发放水平良莠不齐,所以关于养老金的争议也很多。
为了退休之后能够生活得更好,现在缴纳养老保险的人非常多,因为老年生活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大家希望能在老了之后能有一个基础的生活保障。不只是个人重视养老金的发放,其实国家这些年也很在意老人的退休生活,所以每年都会对养老金整体的发放水平进行一定程度上调。
截止到今年,养老金已经进行了“16连涨”。虽然2020年还没有结束,但是已经有消息称,明年养老金整体发放水平将会继续上调,迎来“17连涨”。是真是假且不论,但这个消息并非空穴来风。
专家王雯表示,为了防止物价上涨或通货膨胀对养老金的侵蚀,保障养老金的实际购买力足以支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要适时调整养老金水平。这些年养老金整体上调,物价上涨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而今年的特殊事件影响仍旧在全世界范围内持续着,产能减少容易带来物价持续增长,明年的养老金发放,很有可能会继续增加。不过,不论养老金涨不涨,跟这4类人都没啥关系,涨了也领不到。
一是未进行养老资格认证的人。对于刚退休的人来说,因为没有经验,很容易忘记进行养老资格认证。实际上,如果没有到相关机构进行养老资格认证,就会被当成未退休职工,那就领不到养老金。
二是退休老人去世。众所周知,养老金只能在老人去世前进行领取。如果去世了,自然就领不到养老金。由于经常出现家人冒领的情况,所以国家正在探索新的养老金发放方式。比方说直接将养老金发放到社保卡中,这样就没法冒领了。另外,如果退休老人去世前领到的退休金非常少,甚至都不够自己缴纳的钱多,那就可以合法将剩余的钱领回来。
三是老人失踪超过半年。根据规定,失踪超过半年,就无法领取养老金了。即便是家人拿着老人的社保卡和身份证,也无法代替老人领取。虽然家人都是希望老人能够老有所依,但也有“不孝子女”贪图老人的这点儿养老钱,出现冒领的情况。为了安全起见,需要由老人亲自领取。
四是犯罪服刑期间的老人。我国的退休年龄其实在世界范围内算是比较早的,大部分发达国家退休年龄都是在65岁之后。所以我国偶尔会出现老人退休之后,进行违法犯罪的情况。如果他们到了退休年龄,却是在服刑期间,那就无法领取养老金。以上这四类人,其实已经跟养老金无缘了。即使养老金上调,也跟他们没关系。
最近几年,人们最担心的问题是养老金储蓄池的缩水。很多人觉得养老金上调,可能会加剧养老金储蓄的减少。
这个问题国家也在想办法解决,今年下半年,人社部表示会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将所有人的退休年龄统一延迟到65岁。一旦规定最终完全落实,在不久之后,我国的养老金问题应该就可以得到解决了。
我国正在迈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金也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点,不然就不会对养老金的发放进行“16连涨”。作为受益者,为了能够度过一个完整的老年生活,建议还是多了解相关信息,这样可以避免走弯路。你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与我们交流。
本文由新知财料原创出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