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患病23年女儿去世后,母亲自学传统文创手工:这是她未竟的事业
2020-12-28 14:43  浏览:613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南京女生糖糖是不幸的,她从小患有重度再生障碍性贫血,自从被确诊之后,几乎每周都要输血一次,23年后,于今年不幸离世了。但糖糖又是幸福的,她有爱她的父母,始终陪伴在她的身边,甚至在离世后,她的母亲还自学了传统的文创手工,延续她未竟的事业。

病中的糖糖为了体现自身的价值感,学习了故宫文创的手机壳图案,并且非常喜欢。她离世后,母亲李女士觉得,女儿突然离开一定放不下她的事业,所以也开始从头学习文创手工。她在网上搜索相关图案,再按照图案的构造把首饰做出来。在母亲看来,每做成一个手工,都非常有成就感,自己能坚持下来都是女儿一直在后面支持着自己,如果女儿看到自己做的这些东西也一定会非常开心的。


女儿离世,父母很难从失去孩子的痛苦中走出来,李女士的做法,也许正是她疏解内心痛苦的一种方式。社会上还有很多像李女士夫妇一样,失去独生儿女的夫妻,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失独父母。

有相关数据统计,在中国,失独家庭已超百万。据中国人口普查数据推算,在1975到2010年间,我国一共产生了2.18亿个独生子女。而我国每年至少有7.6万15-30岁的独生子女死去。"失独"的悲剧,几乎每天都在发生。而这些失独父母,都是曾经顺应国家政策的光荣一代。


生命无常,疾病、凶杀、意外、自杀,这些原因都有可能带走一条鲜活的生命,让独生子女家庭成为失独家庭。在我国,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和未来生活的保障,子女往往是一个家庭传宗接代的角色,同时也是父母年老后的依靠。大多数的失独父母,因为年龄的问题,已经没有再生育的可能。孩子生命的消逝,意味着失独父母痛苦和无助的开始。

当一个家庭失去孩子,原本的稳固结构也会发生变化。失独夫妻之间往往缺乏正向的感情沟通,孩子的死亡成了夫妻之间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他们不愿意面对,不愿意谈论,失去孩子的痛苦让他们无法延续原有的生活,很多失独的父母会因此分居或者离婚。


受精神打击的影响,失独家庭的成员中,身体机能的衰退远高于同龄人,有调查显示,失独父母中,有50%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同时他们也是心理疾病的高危人群,很多人患有抑郁症,严重的甚至有自杀倾向。

有调查显示,很多失独家庭的生活状况都比较窘迫,养老和医疗问题也成了失独群体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因为在当时,计划生育是国策,是法律,所以,失独父母也无法向国家索要相关补助,而现有的养老医疗体系也不能给他们提供太多的帮助。重大疾病面前,面对即将支出的一大笔开销,普通家庭尚且会感到无力,对于失独家庭来说,失去儿女的支撑,更容易被疾病所击垮。


值得期待的是,越来越多的政协委员、人大委员以及专家学者已经意识到了失独问题的严重性,各地政府部门也都提高了对失独家庭的补助。在深圳,失独农村家庭可以一次性获得2万元补助,城镇家庭获得3万元补助,60周岁以上的失独家庭,还可以获得每人800-1000元的扶助金。在上海,失独家庭的一次性补助金为5000-8000元,符合条件的失独家庭,可以获得每人每月250-300元的扶助金。

当然,这些补助也只是杯水车薪。但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相关问题,一切都还充满了希望。对于失独家庭来说,像李女士一样,在苦难中寻找或者重新定义自己人生的意义,也许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发布人:081a****    IP:125.64.41.***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