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园偶遇
周艳琴
郊野公园里有一坡疏林,除零星点缀几棵四季常青的乔木外,余者皆梅树,故曰“梅园”。这梅园两面临溪,溪上皆有桥可进入,另两面有小径接公园之路。梅园内阡陌交通,有草亭、石桌、石凳。每逢花开季节,我必忙里偷闲进园观赏几次,总觉得梅在那里等我,不能爽约。
今年春节期间,久违的阳光,明媚地一扫年前多日的寒雨阴霾,似有意安排我们去心心念念的梅园赴约。那桥畔梅早早等候在潺潺流水旁向我招手,笑迎我园中做客。我兴奋地穿越园中小径,梅撩拨我的银丝,让我看她在春光里的昂首怒放。我在草亭边寻找去年留影的那株梅,亭边的梅花都簇拥过来,争先与我拥抱。我激动不已,恨不得与每一朵梅花都留个影。
正当我们欣喜拍照之时,一个甜美的小女孩进框,跳起来和梅花抢镜。我问:“小朋友,喜欢梅花吗?”她答:“喜欢。”“为什么喜欢?”“好看!”我们正问答着,一对年轻男女跑过来:“baby!你慢点!”抱起他们的宝贝,礼貌地对我们说:“打扰了!”。我们连忙回敬:“没有没有。小宝贝很可爱!”小女孩:“爸爸、妈妈,这花真好看!”这对父母抱着孩子离开,边走边给孩子讲:“知道她为什么好看吗?因为她不怕寒冷,在冰霜雪地里开花,不怕困难……”
梅花傲雪吐艳,凌寒飘香,备受人们喜爱。人们爱梅,赞梅,不仅爱她花朵的漂亮,更赞她精神的坚韧顽强、谦虚高洁;并赋予她崇高品质和坚贞气节的寓意。这是历经深重灾难的中华民族的审美共情,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将此情作为传统文化植根于民族基因里了,正如那个小女孩的父亲向孩子讲述的一样。
其实,梅只是一种植物,是人们根据它的特质赋予了它特殊的寓意和象征性,来托梅言志、借梅抒情和以梅代人的。
梅花耐寒性极强,通常能耐受零下15℃,个别品种到零下30℃也不会死。在万木冻欲折、悬崖百丈冰、更著风和雨之时,梅却清极不知寒,孤根暖独回,凌寒独自开,犹有花枝俏。梅在花期绽放时有浓郁的花香气味,为有暗香来,哪怕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梅避开群花绽放的春天,傲雪怒放,它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从梅身上,人们看到了面对困难时应有无所畏惧、坚贞不屈的精神;在困境中只有坚持不懈,努力拼搏,才能战胜困难,迎接成功,若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战胜困难之后,应谦虚谨慎,高风亮节,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就是梅给人们予中华传统文化中优秀品格的启迪:坚强、高洁、谦虚。她带给人以立志奋发、不屈不挠、谦逊大度的激励。
人们爱梅,赞梅,实则由梅及人,歌颂具有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和高风亮节之人,来激励自己在逆境中找到精神支撑,保持铁骨冰心,有益负重前行。可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花不仅仅是一种花卉,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和精神象征,她被历经苦难的中国人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她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和高尚情操的不懈追求。
抢镜的小女孩,等你渐渐长大,失去了父母规避风险,在人生道路上经历摔打之后,再来看梅花,你会用梅花照见自己,断然不仅仅有“好看”的赞美了啊!
随笔于2024年2月
作者简介
周艳琴,出版《国学读本》《胡敌传奇》《胡敌故事》等书,长篇小说《孤鸿一片影》曾在网站上连载,短篇小说、散文、报告文学、教研论文散见诸刊和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