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构建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多元共治格局
2024-12-07 16:56  浏览:673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我们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的制度优势,立足审判执行主责主业,深刻把握新时代“枫桥经验”重要内涵和实践要求,坚持办案就是治理,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积极融入基层治理体系。探索前端源头预防、中端多元解纷、末端综合治理的“三端共治”解纷模式,以法治促自治、保德治、助善治,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建立健全矛盾纠纷预防机制,做实前端源头预防。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一是推动完善科学决策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依法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我们应积极融入当地党委领导的基层治理体系,立足职责依法有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对没有形成纠纷但具有潜在风险的社会问题,可以向乡镇、社区有关单位提出法律风险防控预案,对审判、执行、信访等工作中发现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应当通过司法建议等方式,及时向党委、政府反馈,服务科学决策。二是推行矛盾风险预警联动会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的政治职责。”我们要畅通与检察院、公安、司法等有关部门的沟通渠道,加强信息共享、部门会商、联动协作,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和预警、预防机制,定期分析研判、发布风险提示,及时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对于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的基层治理单位,在矛盾风险摸排防控管理中,认为需要指导和帮助化解、调解的,也可及时通过调解平台提供给对接的人民法院。三是大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我们要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将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与普法宣传紧密结合,聚焦民法典适用、反电信网络诈骗、打击养老诈骗、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等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事项,注重“深”“活”兼具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大力开展送法进机关、进单位、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建立健全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做实中端多元解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国情决定了我们不能成为‘诉讼大国’”。我们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做实指导调解法定职能,进一步完善调解工作格局,做好人民调解,做实行政调解,做强司法调解,做优行业性专业性调解,促进各类调解协调联动。一是明确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职责。我们要明确政府部门、群团组织、社会力量在化解矛盾纠纷工作中的职能作用,明确矛盾纠纷受理登记、流转办理、跟踪回访等各环节的法定要求,推动各职能部门按照法定程序履职、按照法定环节配合。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做好本地区、本行业、本系统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二是引导社会矛盾纠纷以非诉方式化解。我们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体现的人民立场与“以和为贵”“无讼”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让调解这个“东方之花”不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积极完善诉讼与非诉讼衔接机制,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将调解贯穿案件办理全过程,促进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三是强化矛盾纠纷分类诉前调解。我们要积极推动诉调对接的“调”向前延伸,深入分析社会矛盾纠纷成因特点,对金融、建筑、教育、物业、环境、消费、房地产、互联网、交通运输、医疗卫生等行业领域多发易发纠纷,因地制宜、分门别类建立递进式预防化解工作路径,确保矛盾纠纷有效分流、源头化解。

建立健全衔接协调共治机制,做实末端综合治理。“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之一。步入新时代,我们要更加积极主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做实“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以公正司法促推国家和社会治理。一是强化解纷力量的培训指导。“枫桥经验”其中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服务群众、化解矛盾。我们应加强对辖区内基层解纷力量的法律指导和业务培训,支持和规范基层解纷力量在法治轨道上开展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二是强化司法裁判的示范作用。每一起案件就是一个引领社会风尚的指向标,每一场庭审就是一堂法治公开课。我们要用足用好法答网和人民法院案例库,在日常办案中积极主动检索,促进法律正确统一适用,提升司法办案效能。充分发挥司法裁判的指引、评价、教育功能,及时发布典型案例,加强以案释法,引领社会法治意识的形成与进步。三是强化司法建议的赋能治理。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司法建议工作是法院落实“抓前端、治未病”理念,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重要抓手。我们要完善司法建议运用机制,将司法建议工作与数据会商、态势分析相融合,加强对诉讼高发领域、新类型纠纷、涉诉信访案件,以及社会治理动态和热点问题的分析研判,对发现的普遍性、倾向性、趋势性问题提出司法建议。持续抓实抓好跟踪问效,最大限度做好司法建议“后半篇文章”,提升司法建议的反馈率、落实率,真正推动综合治理,实现“办理一案,促进一片”的效果。

来源:人民法院报·2版

作者:唐波( 作者系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见习编辑:闫钰 |联系电话:(010)67550948 | 电子信箱:pinglun@rmfyb.cn

新媒体编辑:逯璐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发布人:c2ee****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