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离经叛道
【拼音】lí jīng pàn dào
【释义】
离:背离
经:指儒家的经书
背离、违反儒家经典和道德教条
后比喻有背离占主流地位的思想的言论和行动
【出处】
元·费唐臣《苏子瞻风雪贬黄州》第一折:“旦本官志大言浮,离经叛道。”
费唐臣元代戏曲作家。大都(今北京市)人。生卒年字号均不详。其父费君祥,曾与关汉卿交游,撰有杂剧《才子佳人菊花会》一种。
费唐臣撰有杂剧三种,其中《斩邓通》、《汉丞相韦贤□金》已佚,现存《苏子瞻风雪贬黄州》一种,描写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故事,对封建官场的黑暗和世态炎凉,都有所揭露。如写御史李定用断章取义、曲解原作的手法,弹劾苏轼"托吟咏而谤讪朝廷"。又如写苏轼谪居黄州时,杨太守对他冷酷无情。当他奉诏回朝时,杨又赶来巴结。作者通过苏轼的遭遇,鞭挞了"清浊不分,仁义不存"、"仗富欺贫,倚势欺人"的黑暗社会现象。此剧艺术上也有特色,第二折写苏轼在风雪中走向黄州,"泼墨云垂四野,铸银河插半天,把人间番做了广寒宫殿","可做了雪拥蓝关马不前,哽咽无言",情景交融。这些文词颇为旧时曲论家所推崇,甚至叹为元人杂剧的"观止"。
【例句】
矛盾《子夜》:他早说过,与其目击儿子那样离经叛道的生活,倒不如死了好!他绝对不愿至上海。
【近义】
大逆不道
【反义】
循规蹈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