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慈善总会给脱贫户送去鸡苗、鸭苗并传授养殖技术。
辰辰和老师在玩游戏。
来自北大的90后郭柏宏博士当选为肥东县石塘镇红光社区的“一肩挑”当家人。
滁州市民政局工作人员联合市第一小学学生代表到四牌楼社区空巢老人家中陪老人聊天。
本报记者 闫 洁
2021,安徽民政干了不少民生实事、要事。
“安徽慈善奖”设立,全面打造“善行安徽”,促进全省慈善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社会救助大数据信息系统和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建成,与江淮大数据平台对接成功,实现对低收入人口的信息汇聚、监测预警、精准救助;
养老服务条例、规划、三年行动计划,搭建起全省养老服务政策“四梁八柱”;
18家单位被确认为第一批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建设单位,5个县区被确定为首批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
安徽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处黄建、阜阳市社会救助管理服务中心谢文婷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表彰;
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长三角研究院落户合肥,安徽民政学院正式挂牌,安徽民政创新发展动力正在显现。
…………
安徽省民政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为广大民政服务对象提供优质服务”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扎实推进、系统谋划,全省民政工作连续9年被民政部评定为优秀等次。
对党忠诚,服务人民
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安徽省民政厅牢固树立民政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民政工作首先是政治工作的根本定位,衷心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地把党中央关于民政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位。
在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安徽民政大讲堂”举办11场专题讲座,有专家学者讲党史,有全国人大代表、企业家等讲民政业务,还有厅长书记讲党课,更有“七一勋章”获得者、省民政厅原厅长李宏塔分享他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和“七一勋章”颁授仪式的体会感悟……这一年,安徽民政系统的党员干部都收获满满,也干劲十足。所有人都拿出“起而行之,行必有果”的劲头,立足岗位职责,牢记“国之大者”,自觉将民政工作放到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高度来审视,放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来把握,为从事民政工作而感到光荣和自豪,奋进新征程、走好赶考路。
在做实党史学习教育规定动作外,省民政厅党组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开展“8+6+N”系列“我为群众办实事”和“进基层、听民声、解民忧、纾民困”主题实践活动,以“切口小、影响大、能办到、群众直接受益”为原则,把实事办得有深度、有力度、有温度。今年10月,一封来自延边大学安徽籍学子的感谢信寄到了省民政厅,讲述了自己在家庭变故后,被民政部门及时救助、健康成长的经历,表达了对党感恩、报效祖国、回馈社会的情感。这正是民政工作的初心和使命。
同时,坚持将中央巡视整改与党史学习教育和新一轮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相结合一体推进,针对中央巡视反馈共性问题制定的41项整改任务已销号33项,省委巡视整改45项任务全部见底清零。持续开展低保等领域专项治理,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脱贫摘帽是新奋斗的起点
2021年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发出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的进军号令,“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注入行动力量。
安徽各级民政部门通过实施“低保渐退”政策,将脱贫不稳定人口及边缘易致贫人口中的 4.9 万人纳入低保、3693 人纳入特困供养,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全省低保平均标准增长4.5%,特困人员供养标准不低于低保标准1.3倍且不低于上年度人均消费性支出的60%。截至11月,全省保障农村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共计210.7万人,保障标准全部高于脱贫标准。
通过建设社会救助大数据信息系统和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实现对低收入人口的信息汇聚、监测预警、精准救助。现已与江淮大数据平台对接成功,监测困难群众272万人,包括乡村振兴部门监测的易返贫致贫人口21万人。加快建立分层分类救助体系,保障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重度残疾人和困难残疾人418万人,年均临时救助6.3万人次、救助流浪乞讨生活无着人员5万人次。
一切为了孩子健康成长
10月3日,滁州市儿童福利院为辰辰(化名)过了7岁生日,他随后进入“向阳班”开始新的生活。2个多月的养育,辰辰作为智力障碍儿童学会了自己拿勺子吃饭,也会和小朋友们坐在一起听音乐,虽然还不会说话,但是从他的笑容中,能感受到真实的快乐。
辰辰自2017年11月被遗弃后,先后被浙江省慈溪市福利院、慈溪市救助管理站和安徽省定远县救助管理站救助。直至今年9月3日,定远县人民法院判决撤销辰辰父母监护资格,指定定远县民政局为辰辰的监护人,他9月底进入滁州市儿童福利院生活。
这是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后由民政部门报案依法追究监护人遗弃罪的案件,也是安徽首个由法院指定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的案件。定远县民政局主动作为,以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发挥省市县三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机制,解决了跨省协调、集体会商、部门联动等问题,以实际行动向社会传递了民政部门坚决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决心,具有示范意义。
安徽设立省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委员会,建成儿童福利机构84个、未成年人保护中心78家,保障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2.6万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46万人。
让老人和家庭都放心安心
“家家都有老,人人都会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深和老年人多样化服务需求的持续增长,为老人提供多层次、更优质的养老服务十分迫切。
今年,安徽省民政厅重点抓好制度供给。起草养老服务新三年行动计划、《安徽省养老服务条例(草案)》和“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规划,推动形成养老服务制度框架体系。
优化服务供给。全省建成2508家养老机构、40.4万张床位,护理型床位新增2万张;配建社区养老服务用房262万平方米,年度新增52.6万平方米;高龄津贴惠及180.5万人、低收入养老服务补贴惠及61.1万人;适老化改造、“喘息服务”、家庭成员照护技能培训等陆续列入市、县两级基本养老服务清单。
创新要素支撑。“智慧养老”发展迅速,合肥市被确定为全国人工智能养老社会实验区、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养老特色基地,对100家省级智慧养老示范机构(项目)开展动态评估。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安徽省、市两级民政部门全部纳入同级规委会成员。建设从业队伍,省内9所本科高校新增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点14个;实施养老护理员技能提升项目,年度培训养老服务从业人员5.1万人次。
加强行业监管。报请省政府出台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的文件,启动省级养老服务数据中心和监管服务平台建设,配合金融部门做好打击养老服务领域非法集资等工作,修订发布《安徽省养老服务市场公开指引和政策清单》,启动养老机构登记评定等,让老人和家庭都放心安心。
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
12月上旬,合肥市肥东县石塘镇完成村(居)“两委”换届选举。来自北大的90后理学博士郭柏宏先后当选为石塘镇红光社区党组织书记和第十一届村民委员会主任,成为农村社区的当家人。她发表就职宣言时说:“我感到身上的担子很重,作为党和国家培养出来的人才,我坚信有能力有信心为乡村振兴赋能。”
随着肥东县村(居)“两委”换届选举圆满落幕,石塘镇三位获评“石塘镇优秀共产党员”的90后“两博一硕”高尖人才,被选举为各自社区“一肩挑”当家人,他们朝气蓬勃,带领乡亲们撸起袖子加油干!
安徽现有3179个城市社区和1.47万个农村社区,城乡社区工作者18.6万人。城乡社区建设日渐完善,建成标准化农村社区服务中心1.2万个,推行社区专职工作者员额管理,城乡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一肩挑”、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比例逐步提高;开展社区“减牌子、减事务、减考核”行动和“社区万能章”治理专项行动,为社区减负;开展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大体检”;颁布实施《智慧社区建设指南》地方标准。
同时,现已建乡镇(街道)社工站242个、社区服务点883个,以专业社工平台为载体,整合社区工作者、养老服务站、志愿者、慈善力量、物业服务队伍等资源,实现“五社联动”,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
“双招双引”社会组织大有所为
全省民政部门登记管理社会组织3.56万家,拥有会员单位83万家,个人会员520多万人,社会固定总资产达到330多亿元。今年以来,紧密服务全省“双招双引”和十大新兴产业培育等重要部署,省政府出台《关于更好发挥商协会在“三地一区”建设和“双招双引”中作用的意见》,鼓励以商招商引来更多的好企业、好项目。
今年以来,全省新成立120家行业商协会,其中省半导体行业协会、省纺织行业协会、巾帼女企业家商会、省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会与安徽十大新兴产业相关;省民政厅配合省工商联开展徽商总会登记筹备工作,参与筹备长三角与中部地区商协会联盟;各级行业协会商会减轻企业负担4812万元;省级商协会参与或承办全省性会展活动超过51场次,参与或协助招商引资额143亿元以上。
同时,省民政厅还加大规范管理力度,省级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开展“僵尸型”社会组织清理整顿,启动省级社会组织等级评估等,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
对标沪苏浙融入长三角
“高质量”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内容,安徽省就着力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今年,安徽省民政厅与上海市民政局、浙江省民政厅签订民政领域和养老服务领域2个合作协议。推进重点领域协同合作,参与筹备长三角与中部地区商协会联盟;推进机构养老补贴政策通用、行业标准规范互认互通等;推动养老服务监管、申请救助家庭状况核对、基层社会治理、殡葬管理、慈善社工等行业信息数据共享;残疾人两项补贴资格认定申请“跨省通办”全面实施,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认定申请、养老服务补贴申领等“跨网通办”、结婚登记“一网通办”加快推进。
特别是康复辅具产业创新方面,安徽省民政厅建立“长三角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千亿俱乐部”企业交流平台;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长三角(合肥)研究院即将设立;芜湖市入选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第二批国家综合创新试点地区;推广安庆市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试点成果,多市康复辅助器具租赁指导中心成立运行;出台《安徽省康复辅助器具特色产业园挂牌办法》,打造6家省级挂牌产业园。
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人口多、经济薄弱的皖北地区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2021年12月8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了《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以上海市闵行区结对合作帮扶淮南市为例,两地通过建立常态化的交流合作机制,建立起合理互补的产业分工,推动医疗、教育、康养、人才共享等领域资源共享、互补共进,让更多安徽百姓享受一体化带来的红利。
回首2021年,安徽省民政厅9项工作列为省委常委会工作要点、13项工作纳入省政府重点工作、4项列为省委深改委改革事项;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任务分解中,省民政厅牵头11项、参与26项。各级民政部门忠诚尽职、奋勇争先,创新手法、步法、打法,各项重点任务有序推进。
展望2022年,安徽民政以“全国民政走前列、省直机关争一流”为目标,逐步完善民生保障制度,着力提升政务服务质量与效能,让全省近3000万民政服务对象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1.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