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方案(2023—2025年)》,围绕患者看病就医全过程,提出了6个方面的20条具体举措,设计了27个评估指标,旨在为人民群众提供流程更科学、模式更连续、服务更高效、环境更舒适、态度更体贴的医疗服务,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当前,全党正在广泛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提升患者体验活动,正是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生动体现。本报开设“提升患者体验在行动”专版,选取有创新思路、先行先试、成效显著的省(区、市)和医疗机构,集中报道这些地区和机构的好想法、好做法、好办法。
日间手术不断提档升级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党委副书记、院长
张罗
周末眼科日间手术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以下简称北京同仁医院)今年推出的一项惠民举措,旨在更好满足百姓就医需求。医院自2009年探索眼科日间手术至今,已形成兼具医疗服务同质化与个性化特点的眼科日间手术“同仁模式”。
5月20日,周六,上午7时30分,北京同仁医院崇文门院区,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丁女士已办完入院手续。接下来,日间病房的医护人员为她开具手术医嘱、测量生命体征、进行术前宣教,手术室、麻醉科医护人员也已准备就绪……每一个环节都在严密衔接。随后,医院首台周末眼科日间手术在医护患共同配合下高效、顺利完成,丁女士在麻醉恢复室苏醒观察,病情平稳后返回日间病房。上午10点,经医护人员评估后,丁女士顺利出院。
周末眼科日间手术开展首日,医院共完成眼科日间手术32台,其中5台为全麻手术。早在2009年,北京同仁医院便在眼科试点探索日间手术,历经十余年不懈努力,形成兼具医疗服务同质化与个性化特点的眼科日间手术“同仁模式”。在此基础上,医院还不断推进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血管外科、泌尿外科等专科日间手术快速发展,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提质增效 一院三区全覆盖
北京同仁医院眼科是国家临床重点学科,服务全国各地眼疾患者。为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率,有效解决患者入院难、手术难问题,医院充分发挥重点学科引领作用,以眼科日间手术为抓手,优化学科布局,促进服务升级,跑出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医疗质量安全是日间手术开展的基石。医院建立了院科两级质控体系及以日间手术中心为平台的管理模式;制定了完善的管理规范及标准,包括预约管理、服务模式、准入标准、出院标准、随访要求、应急预案、病历书写、评估指标等;启用专门的信息系统,不仅实现了患者快速预约,还将各项日间手术的评价指标定期反馈科室。
作为首批加入中国日间手术联盟的8家副主席单位之一,2013年底,医院实现眼科日间手术“一院三区”全覆盖。截至目前,医院眼科日间手术中心已有6个手术病区,年均手术量5万例。科室的床位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医疗效率显著提升。日间手术类型也由最初单一的白内障类手术及玻璃体腔注药术,逐渐发展到横跨眼科9个亚专科病种、250多个术式,眼科日间手术占比高达84.62%,其中眼科三四级日间手术占比高达88.74%。
以人为本 提供精准暖心服务
为患者提供流程更科学、模式更连续、服务更高效、环境更舒适、态度更体贴的医疗服务,是北京同仁医院开展日间手术工作不断努力的方向。
一直以来,医院致力于为患者提供分级、分类、分病种的精准服务,眼科日间手术中心在各院区均设置了独立的手术预约、准备和观察区域,由专职的医护团队负责手术预约、术前准备、术后观察及延伸护理等特色服务。
制定个性化工作流程,根据病种特点,设置了眼底玻璃体腔注药病区和白内障日间手术病区;根据患者麻醉方式、是否过夜及术后观察体位,设置了眼科日间病房的床位观察区和留观椅观察区;根据报销方式,设置了眼科特需日间手术病区和眼科综合日间手术病区,使流程更加顺畅,患者体验更好。
在健康宣教和护理服务方面,医院护理团队持续改革创新,采用“影—音—文”等多形式的宣教手段,为儿童患者制作动画宣教视频,使患儿沉浸式体验手术全流程,缓解患儿及家长术前的焦虑情绪,提高手术成功率;为老年人、视力低下患者提供语音宣教,使护理服务更加人性化;建立一体化的医护联动管理模式,实时、高效解决患者围手术期的各类问题,为患者提供更有温度的日间手术服务。
多科并进 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在眼科日间手术运行模式的引领下,北京同仁医院进一步推进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血管外科、泌尿外科、普外科、妇产科、足踝外科中心、骨科等专科日间手术的快速发展。随着医院医疗主体南迁,亦庄院区综合日间手术中心成立,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未来,北京同仁医院将进一步完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密结合功能定位,充分发挥集中式平台管理优势,统一管理手术人员、空间、流程,继续推进智慧化管理,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提升信息化水平,推进日间手术的持续发展,让每一位患者都能享受到安全、便捷、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
编辑:谢文博 杨真宇
校对:马杨
审核:徐秉楠 王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