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周末,抽空陪一下老妈,带她到中华艺术宫看展览,展览的名字是“历史的星光:京津画派和海派绘画研究展”。
“海派”一词诞生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上海地区,起初用来形容绘画、戏曲领域艺术形式的新潮流与新变化,或指有“海上画派”之称的上海地区画家群体,或指“海派”京剧表演形式。
由于这些新的艺术形式出现在世俗化、商业化的近代上海社会,“海派”一词也兼具了一定的地域特性。
与“海派”一样,“京派”是一个变化、流动的概念。
不同于“海派”一词的出现时间较早,“京派”是在北京和上海南北两个文化中心逐步确立中、与海派的对比与交锋中,逐渐成型的。
这种对比初起于20世纪初的戏曲领域,针对度越规矩的海派京剧,讲求传统戏曲表演程式的京剧相应被称为“京派”或“京朝派”。
作为新文化运动策源地和新美术运动重镇,北京地区的画家在20世纪20年代相继成立了宣南画社、松风画会等,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京派”绘画的画家群体,主要活跃于北京、天津两地,也被称为“京津画派”。
京派绘画与海派绘画南北并立,京派与海派的画家们往来交流也相当频繁。
京派注重从传统中汲取前行的动力和方向,而海派则注重对新需求、新潮流的拥抱。
京派与海派对文化的现代化转型的论争与思考,其影响绵延至今。
此展还是值得一看的,只是画品都被玻璃罩着,解说词又太小了,眼睛老花看不清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