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有句老话常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说的是一个家庭不管外表看起来多和谐,家庭内部里都一定会有矛盾。
自古以来的家庭矛盾,无非是父母一碗水端不平,让兄弟姐妹之间产生了矛盾和摩擦,这样的糊涂父母,想必家庭也不会很和谐,子女通常也不够孝顺。
案例:一个独居老人,三年前老伴去世了,只剩下他一个孤寡老人。老人家中一共有两套房产,一套是自己住的,另外一套是准备给儿子的。儿子常年在外务工,很少回家看望老人。但女儿嫁的不远,男方家人就在当地,所以女儿回趟家还是很容易的。
“房产都给儿子,让女儿养老遭拒”,老人含泪控诉,网友:做得对
老人是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找村里的人立遗嘱,家中的两套房产都是给儿子留着,没有考虑女儿半点位置。对于父亲的这种做法,女儿感到不满意。女儿建议父亲,一套房产留给弟弟,另外一套房产可以卖了,卖房子的钱两个人分。
可是老人却坚决不同意,老人的想法是,儿子以后还会有孙子,如果把房子卖了,孙子就没有房子娶媳妇儿了。如果保留两套房子,就能够保证孙子未来还是有固定资产的。
但是老人年纪大了腿脚不太方便,也到了面临养老的问题。但是儿子常年不回家,能够照顾自己的只有嫁得近的女儿,老人希望女儿可以给自己养老,回来时不时照看老人。
老人的意思是:“你是当长辈的,做姐姐的应该为弟弟考虑,自己的弟弟正在事业发展期,根本没有时间回来照顾我,而我的房子留给他,你弟弟往后的日子就会好过一些,现在你着急把房子卖了,将来你的侄子在哪结婚呢?你这不存心落井下石吗?”
听到老人的回答,女儿直接拒绝了老人的养老请求,理由是:“你既然重男轻女,什么事都偏向着儿子,那就让你的儿子来给你养老。要我给你养老也行,儿子和女儿都要轮着来,你不是一直都喜欢重男轻女吗?儿子养两个星期,女儿养一个星期,很妥当啊!”
老人听到女儿说的话,气的直发抖,到处找村里人哭诉自己的女儿没有用。那么,这件事到底是谁的错呢?是老人做事不公平,还是女儿不够孝顺?这个问题想必网友们都有自己的答案和想法。
有些网友说:“做人要懂得感恩,没有父母就没有你,父母辛辛苦苦把你养大,你还不履行赡养老人的义务,这就是不孝顺!”
也有人说:“女儿这么做也是情有可原,父母做的太过分,有很明显的是在偏心儿子,想必任何一个女儿看到都会觉得心寒,父母一碗水端不平,就不能怨自己的女儿,碗里的水不够。”
还有中立的说法:“这家人没有任何一个人都能够撇得干干净净,每个人都有错,大家都是自私自利的,无论是父母,还是子女,这就是所谓的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在我看来,我认为一个家庭的主心骨永远都是父母来担当,父母对子女的态度决定了这个家庭能够有多和谐。
在我们看到的这个案例中,女儿的心中是充满怨气的,他埋怨父亲从小重男轻女,过于偏爱儿子,而忽视了自己的想法,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或者说她从小生活在一个重男轻女,以儿为大的环境中,女儿的心里是充满着对父母的不满,这个时候他提出共同赡养老人的说法,是情有可原的。
我们可以把女儿的话换成另外一种意思来理解,那就是:“你养我的一部分,我认,但你养儿子的那一部分要让她自己来还,儿子的那一部分不要强加在我的身上。”
如果一定要说这个女儿很自私,那他的自私也是她的父母给她的。教育最大的失败,就是不把父母放在眼里,还能一直受到父母的青睐,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儿子只会认为,父母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也从不会好好珍惜。
总结:一个明智的家长,子女关系拎得清,对不同的子女同等对待,这才是最明智的做法。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要让每一个孩子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