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村社合一”拓展潍坊“三个模式”新内涵
2021-04-06 14:44  浏览:585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近年来,潍坊市在创新提升“三个模式”过程中,将村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合作社的经济优势、产业优势相结合,创新实施了“村社合一”发展模式,有力盘活了农村土地资源,优化了农村生产要素配置,提高了农业发展效益,推动了农村党建工作和农村经济发展同频共振,实现了村民、村集体“双增收”,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示范。


据统计,全市村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4286家,覆盖4036个行政村,入社成员达到52 万户。创新“村社合一”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典型65个,“村社合一”典型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达到78.3万元,高于全市48.6 %。


“村社合一”的“三创新、三解决、三实现”


创新农业经营方式,解决地怎么种,实现从一家一户分散生产经营到构建现代生产经营体系的转变。实践充分证明,农村要发展,经营规模化、农民组织化是必由之路。实行“村社合一”后,强化了“统”的功能,建立起农户与村集体、成员与村集体经济组织之间新型组织与生产关系,通过整合盘活农村分散的土地、资金、资源,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取暖”。


针对农业组织化水平低、土地产出率低、劳动生产率低的现状,潍坊健全有利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长的政策体系,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探索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把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土地集中起来,由合作组织统一经营,或转给有实力、有头脑、有路子的工商资本开发经营,提高了农业经营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目前,全市土地股份合作社526家,入社经营土地面积21.2万亩,通过土地股份合作社流转的农村土地面积占总流转面积的4.7%。


围绕为农业发展提供周到便利的社会化服务,村“两委”领办劳务类、生产服务类等合作组织,为农民提供生产托管、测土配方、智能配肥、农资直供、农机服务、烘干仓储、冷藏加工、统防统治、农民培训等社会化服务项目,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目前,全市从事农机服务、植保服务的合作社101家,从事劳务的合作社67家。


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抓手,以股份经济合作社为主体,依托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全面做实做强合作社,进一步规范集体资产运营,促进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目前,全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共成立新的集体经济组织(股份经济合作社)9457家,2017年以来累计分红达到10.24亿元。


创新农业发展方式,解决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实现从传统农业到农业融合化的转变。潍坊自然资源禀赋并不好,淡水资源不足,土地资源稀缺,有30万亩红板岩地貌土壤肥力不足,有的地方农村承包地面积小而分散,既不利于规模经营,也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矛盾日益突出,“村社合一”较好的缓解了这些瓶颈制约问题。针对缺水的实际,创新管道灌溉、喷灌、微灌和渠道防渗等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方式,切实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据了解,通过规模化经营、土地统一整治后, 可增加10%左右的耕地面积。统一规划后的土地可以更合理、更经济地修建沟渠、道路等农田基本设施 。围绕改造提升传统农业,特别是推动设施农业升级发展,探索土、肥、水、种、药等各环节和生产、加工、销售等全过程改造升级的新模式,有效提升了现代经营、科技和管理水平,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


实行“村社合一”后,能够构建更有效率、更有效益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实现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培育农业新型业态,形成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新格局。目前,全市实现“村社合一”乡村旅游开发合作社79家、三产融合发展型合作社292家。


创新农业管理方式,解决吃得好吃得安全,实现从抓农产品产量到抓农产品品质的转变。新时代创新提升“三个模式”,很重要的是要由过去大肥大水的抓农产品产量转向增加优质产品生产,由注重增产导向转为注重提质导向,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实行“村社合一”后,可以更好地组织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优质特色种养业,进行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注重产品质量、品牌培育和市场运营,实现产业增效、农户增收。目前,全市实现“村社合一”种植业合作社2913家、林业合作社50家、畜牧业合作社93家、渔业合作社15家、种养结合合作社73家。


“村社合一”实现“两增收”“一提高”


一方面,农民增收。实施“村社合一”后,农民有的将土地流转给村集体,有的流转给合作社,有的将土地入股合作社,土地的承包权仍然归农户所有,农民从土地中解脱出来,每年可以获取一定的土地流转费用,入股土地股份合作社统一管理经营的,既可从合作社得到一份稳定的分红收益,又可以通过给合作社打工或从事二、三产业,再增加一份收入。特别是一些因年龄大而无法外出打工的农民又可以在合作经营的土地上从事农田劳动,获得一定的劳务收入。


另一方面,村集体增收。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明确提出村党支部“组织带领农民群众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的职责任务,“村社合一”的作法正好契合这一要求。


“村社合一”打破了小农户单打独斗的分散经营状态,通过推广先进技术、节约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有效推进了规模经营,在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实现了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目前,潍坊市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已全部消除。从合作社情况看,1925家实现了经营收入,844家增加村集体收入1万元以上,1148家合作社带动入社农户增收,户均3228元。


提高了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实施“村社合一”,把基层党组织、合作社和群众组织起来抱团融合发展,实现了土地、资金、人才等各种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了优势互补、品牌共用、信息共享,实现了合作社与村级组织在组织领导、经营管理、利益分配的统一,建立起了更广泛、更紧密的利益联结纽带。目前,全市实现“村社合一”的产业类合作社达到4286家,占行政村总数的65%,实际入社户数达到25万人,占比25%,带动建档立卡贫困农户数2181户,合作社经营收入达到16.3亿元,增加村集体收入4513万元。


随着村集体积累的不断增多,可以拿出更多资金发展村级公益事业,加大对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改善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切实可行地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好事,使得村干部的威信和村“两委”的凝聚力进一步提高。党支部书记普遍反映,真正找到“当家人”的感觉,说话管用了,大家也愿意听了,党员、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农村的事明显好办了。同时,老百姓的“心气更顺了”,从“各扫门前雪”到开始关心村集体,一些原来“默默无闻”的党员、群众主动走上“前台”,处处带头、事事争先,农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


(大众日报·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谭佃贵 通讯员 陈同义 王玉龙 报道)


发布人:b52b****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