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月初,我国出现多点零星散发病例。“春节期间非必要不返乡”的倡议一发出,在贵州工作的外省人纷纷响应国家号召,选择“就地过年”。他们的选择,将无形中形成坚实的壁垒,更好地守护自己所在的城市和这座城市里的每一个人。在这个特殊的春节,没有回家的他们,努力用各种方式向自己的城市表达爱、向自己的亲朋好友表达爱。心安处即是家园,你所在的城市亦是故乡。
记者 李思瑾
今年是彭先生一家四口第三次在贵阳过春节。
一向不善厨艺的彭先生,提前给老家的母亲去了电话,又百度了攻略,年三十早上一起床就钻进了厨房,开始做蛋饺、油豆腐、炸肉丸等几道湖南菜,为妻儿献上“故乡的味道”。
彭先生是湖南邵阳人。13年前,他研究生毕业后考入贵州贵阳,现就职于某国企,在长沙的沈小姐毅然辞掉公司总经理助理的工作,来贵阳与他团聚。
彭先生带着女儿写春联
“在此之前,我们在大学谈了四年恋爱。他去吉林读研究生,我又等了他三年。”谈及两人的相识,性格开朗的沈小姐乐了半天,“你知道么,他是那种成绩特别好、性格又文静的男孩子,和女生多说两句话还会脸红,我大概就是被他的‘呆萌气’吸引了。”
大学毕业后,彭先生独自赴吉林求学。彭先生读研的3年,总有热心的亲朋给沈小姐介绍对象,父母也劝她说“不好驳了别人面子,先去见见”,沈小姐每次都态度强硬地拒绝:“哪怕只是随长辈去见个面、吃个饭,我都觉得是对彭先生的背叛。”
2007年,彭先生研究生毕业后来到贵阳工作,沈小姐决定跟随。
2008年3月,沈小姐从长沙坐了12小时的硬座火车来贵阳。
俩人一见面,彭先生就带沈小姐去看他租的房子。沈小姐笑着“抱怨”:“这个‘不靠谱的’人,租的房子特别老旧,卫生间没有热水器,还让我每天爬六层楼梯……”说完她又补充道,“但只要能在一起,怎么样都开心。”
在出租屋里,两个厨艺不精的人,共同“复原”了一道家乡的辣椒炒肉,这道菜,成为了阿门今后的日常主打菜。轮到洗碗的时候,沈小姐表示“不太喜欢油腻腻的感觉”,彭先生一脸认真地认同:“洗洁精确实很伤女生的手。”说罢便许诺,愿意一直当沈小姐的“洗碗小工”。
这句承诺,彭先生已履行了13年。
2009年,他们的女儿出生,彭先生起名为“未晞”。他说,他就像《诗经·蒹葭》中的男子,趟过逆行的溪流、踏着险峻的道路,才与心上人相聚。
彭先生做的蛋饺
两个湖南人,就这样在贵阳定了居。
“和长沙相比,贵阳这座城市不算大。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简单而纯粹,这让我感到很温暖。”沈小姐怀孕的时候,加入了一个同城的“牛宝”妈妈QQ群,大家每天在群里分享孕期的烦恼、生活的乐事。渐渐的,她们从线上聊天转移到了线下聚会,不少人还成了很要好的闺蜜。
沈小姐和闺蜜们隔三差五就聚在一起:“一起送孩子上学、陪孩子过周末、给孩子过生日。”她们甚至还买了临近小区的房子,商量着以后怎么一起养老。沈小姐说,因为有了彭先生和朋友们的陪伴,她才把贵州当作了自己的故乡。
沈小姐和闺蜜们微信视频互道完春节祝福,回头一看,彭先生已从厨房出来,带着女儿写春联和“福”字,女儿手握毛笔一笔一画,那股认真劲儿很像她父亲当年在自修室读书的样子,小儿子则在一旁拿着玩具跑来跑去。
沈小姐拿出手机拍下这一幕:“我们会一直这样幸福下去。”
记者:李思瑾
一审:罗亚楠
二审:李柏杉
三审:王幸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