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社会财富,一定离不开附加价值理论。自然界存在的物质,经过人的加工设计和运输,位置、状态和功能的改变,一步步靠近消费者需求的过程,也是附加价值产生的过程。
天然存在的物质,本身就具有价值,代表着财富,再加上人为加工创造运输后产生的附加价值,以及无中生有创造出的有形和无形资产,这就是所有的社会财富。下面所说的附加价值,等同于社会财富。
自然界中的矿产是财富,但是只有挖出来,再进行冶炼加工,最后设计制造成消费者需要的形态和功能,才能一步步增加附加价值,在这个过程中身价也在不断上涨。即便是无处不在的水,经过过滤加工后装瓶,也能从几元一吨升级成一两元五百毫升。
基于上述对社会财富的认知逻辑,财智成功提出了大制造业的概念:
大制造业,就是将自然界存在的物质设计加工增加附加价值,以及从无到有生产有形和无形产品的个体和企业的总称。
在这一概念中,传统的制造业属于大制造业,这很好理解,但是大制造业的范畴不止于此。
农业,农林牧渔,财智成功同样都列入了大制造业的范畴。
农民种植水果蔬菜粮食,这是生产的过程,也是社会财富产生的过程。
农民养殖鸡鸭猪牛羊,不管是产蛋、产奶还是产肉,这也是生产的过程,社会财富由此产生。
农民种树,小树苗成长为参天大树,同样有附加价值产生,木材可以有多种用途,是重要的原材料。
农民养鱼、虾、蟹等水产品,或者在江河湖海中捕鱼,这也是附加价值产生的过程。
说完容易理解的部分,接下来分析特殊的类型:
1、房地产和基础建设
房地产行业,其中也有可以划分到大制造业的部分。一块土地经过规划设计,一步步建设,从无到有,一栋栋楼房拔地而起,一平米不到一千元的原材料和人工成本,变成了一万元一平米甚至十万元一平米,这也是附加价值产生的过程。
当然了,房子卖得贵并不等于说房地产创造了更多的附加价值,一千平米的成本卖出上万元的价格是行业特殊性质决定的。土地成本高,面粉太贵,加上超发货币大量涌入楼市产生的助涨效果,这才是房子贵的根本原因,真实价值被远远高估了。
基础建设也很好理解,从无到有的建造过程,满足了居民的需要,创造了社会财富。
2、软件开发人员
一段段代码从无到有,最终的产品能够满足人的需求,这就是生产和创造附加价值的过程。小到一个人可以开发的软件,达到数千人参与开发的大项目,这都属于大制造业。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软件行业制造与服务有重合之处,直接生产软件销售的,制造属性更强,开发游戏运营的,则更多属于服务行业。
3、品牌
一款产品质量被消费者得到认可,有了口碑,在推广宣传下形成了品牌,这个过程就是品牌附加价值增加的过程,而品牌本身就是一种社会财富。
假货如果不贴品牌,很难卖出高价,消费者也不认可,但是贴上了品牌,哪怕质量不变,依然会有人以高价购买,这就是利用了品牌的附加价值,消费者增加了心理上的认同感和满足感。
4、科技研发人员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不管是一种理论的产生,一种证明公式,还是一项发明,一种设计,这都是有形或无形的财富。这些财富会应用到更多领域,产生巨大的附加价值。
袁隆平老先生的杂交水稻,屠呦呦团队发现的青蒿素,5G、高铁、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疫苗和药品开发等等。
各种科技研发人员的努力,提升我国科技水平的同时,也在创造巨大的社会财富,把他们归于大制造业实至名归。
5、写手、编剧、设计师、特效师等等
除了前面提到的众多领域,还有一部分也在从事着从无到有的创造事业,比如写手、编剧、设计师、特效师等等。不管是自媒体作者,还是传统作家,网文写手,将我们熟悉的文字组合成一篇篇文章或小说,满足我们的阅读需求,都是在创造文字层面的财富。每个人的水平不同,创造的附加价值也不同。
编剧、设计师、特效师等也是同样道理,从无到有设计一种产品,这就是附加价值产生的过程。
先简单总结这么多,朋友们可以按照这一逻辑去寻找更多大制造业的参与者。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为什么说农民是大制造业的主体。
首先,农民有着最为庞大的数量,2018年时有5.6亿人,农林牧渔中农民占了绝对多数,满足了国民核心需求。
其次,传统制造业和建筑、基建中多数工人都是农民工,农民工规模庞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8560万人,农民工在传统制造业中占据超高比例,深度参与社会财富创造。
最后,无形的财富落地离不开生产制造环节,大飞机、高铁、芯片、各种工业制品等等都离不开农民工的参与。
印出来的货币并不能代表真实财富,生产出来能满足真实需求的产品才能。正是农民在社会财富创造中占据了绝对多数,才会说农民是大制造业的主体,也是社会财富创造的主体。
农民很累,很辛苦,但是在社会财富分配体系中缺少话语权,因此普遍有着比较差的工作环境,比较长的工作时间,比较低的社会福利。因为规模庞大,需要工作,在就业上没有议价权,双休日享受不到,四险一金往往没有,养老金也只有微薄的一点。
社会要发展,应善待创造财富的群体,而不是让炒房和玩金融的人轻松获利。有的人养老金高,不过是站的位置更好,分配序列更靠前,能享受到更多倾斜罢了。
财智成功认为,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大量国有企业的存在,应在养老金层面覆盖到全体国民,让国民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当下社保基金分配应逐渐向农民群体倾斜,快速建立起每个人都有保底养老金的社保体系。以当下的物价水平,60岁以上农民每月有600元养老金就能解决大问题。振兴乡村,拉动消费,可以考虑从养老金层面做起。
懂了吧,农民才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