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缴费和视同缴费其实基本上一样,唯一有一点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视同缴费没有向个人账户的养老金划入任何金额,而实际缴费是有往个人账户养老金是有金额划拨的。这是他们最大的区别。
但是这个区别仅仅是表面上的区别,实质上区别在于我国社保体系的建立太年轻了,没有办法覆盖现在仍然工作的劳动者,所以创造出了一个“视同缴费”的概念。这也是一个过渡期出现的概念,再过10年20年估计再也不可能有这一个名词了。 It's.
我国的养老体系是在1994年才开始建立起来的。而且在建立之初其实很多企业都是没有缴纳过养老金的。其中国有性质的企业逐步开始缴纳养老金,其实视同缴费的概念就是与国有企业的改变有着极大的关联。
我我们想想,假如在94年之前参加工作的劳动者,,他们很有可能年龄还不到50岁。若未来需要实施延迟退休政策,那么他们的退休还需要十几年。那么在90年代没有社保养老金政策之前的工龄,难道就不算了吗?同时在社保政策颁布之后,但是很多企业没有去缴纳社保,他们的工龄就不算了吗?同时很多从国有企业,国有单位辞职,或者被买断工龄或者下岗的那些劳动者,他们的工龄难道不算了吗?
这些工龄必须得算入社保时间,即使没有个人账户养老金的缴存记录,但是仍然要计算他们为社保养老金的领取条件之一。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视同缴费的条件,例如当年在国有企业或者机关事业单位之前,被明确告知可以计算工龄的那些过程,例如当兵服役的时间,在学校读书的时间,以及所谓脱产进修的时间。虽然这些可以被计算为是否缴纳的事项可能存疑,但是当年许下的诺言,后面还是要履行的。
这就是因为我们养老社保的历史太过年轻了,到目前仅仅只有26年。那么在此之前的那些劳动者,必须要将他们的工龄计算入内,所以才有了这个概念。
我们很多人总以为自己领取的养老金,是由自己缴纳的那些社保养老金而来,其实这个思想是大错特错,社保养老体系从来不是自己的养老金,可以养活自己未来的老年生活,不论在哪个国家都不可能实现。这其中一定会有社会统筹的概念,会有国家补贴的概念,会有用现在的人缴纳的费用补充过去的概念。社保体系是一个对于民众负责任的国家必须建设的体系。每个国家都要对自己的国民进行老有所养。
所以我们才能看到,其实我们每年收取的养老费用少,支出的更多。但是我们的养老保障基金余额却是逐年增高,因为每年都有财政补贴,每年都有央企划拨股权。社会保障体系是一定要建设成功的。所以视同缴费期限的认定,也是公平的,因为所花的费用还是国家统筹花出去的。
大家明白着社会养老体系的实质吗?明白着视同缴费体系同个人缴费养老体系的区别了吗?觉得好,请给予点赞评论和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