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白的胡渣,衰老的面容,瘦削的身板,一副逆来顺受的样子,铁窗后的老人让人很难和“抢劫犯”联系起来。然而事情却实实在在地发生了,这个叫付达信的湖南衡阳祁东县的69岁农民,2008年,因“抢劫未遂”罪,被判入狱两年。
自小父母双亡,读完高小在家务农
出生于1939年的付达信,是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灵官村的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在他五岁时,父亲去世,没过多久,母亲也因病离世。家里兄弟姊妹四个,他排在老四。
在同村人眼里,付达信算一个“文化人”。1957年高小毕业后,他考上了县里的林业中学,当时这个学校是免费的,上午读书,下午劳动。但是只上了一年,学校停办了,付达信回到了村里。当时正好赶上招工,可是付达信的户口还在学校没有转回来,于是错过了招工。
数年后,付达信的大哥到了江西,姐姐远嫁到了广西,只剩下他和二哥同村务农,日子过得磕磕绊绊,十分艰难。
生活窘迫,谋生艰难
父母去世之后,付达信一个人住在租来的村宅里。因为年岁渐长,繁重的农活对他来说实在是很艰难的体力劳动,因此将村里分给他的土地退了回去。“食不果腹”成了这位独居老人的生活常态。
为了谋生,付达信批发烤烟丝和小鱼虾进行晾晒后再去集市上售卖,每天可以挣到两三元钱。再加上其他杂七杂八的零活,收入勉强够养活自己。到后来,因为长年累月的疾病,付达信的身体更加衰败,渐渐的吃不消了,挣的钱很少,主要靠村里发放的补助金过日子。付达信后来在监狱里接受采访时说:“我已经两年都没吃上过肉了。”原先付达信家还通电,后来村里给各家安装了电表,而付达信实在拿不出600元装电表的钱,因此至今他家再没有通电,晚上黑乎乎的,在村里其他家亮起的灯火中 如同一座孤岛。
由于生活太艰难,2003年付达信找到县民政局反映情况,才知道村里给每个五保户补助。从2003年起,他领到了一年300元的补助,到2007年涨到了600元。付达信说,一年600元平均下来一天也就1.6元,根本不够生活的。“我们这里买一个鸡蛋就要8角钱,米1.5元一斤,肉13元一斤。”
当他在北京为了进监狱“养老”的新闻传入了村里,当地的村民更多的是一种同情,“每天都看见他拿一个碗蹲在田埂上,里面经常装的是冷饭,拿凉水泡一下就吃。”村民过意不去,偶尔会拿些食物接济一下付达信。村委也在临近的镇上帮他找过活干,“后来他不去了,他说路对他来说实在有点远,骑个三轮车都吃不消。”知情的村民回忆道。
由于日子实在难以维持生计,他决定上北京反映情况。从广西开始,付达信一路上捡破烂,卖钱后再坐火车,就这样一路捡拾着破烂到达了北京。
为养老到北京反应情况
到了北京,人生地不熟,付达信仍然靠拾荒勉强维持着生活,一段时间后,他决定“抢劫”进监狱。一方面是为了不再辛苦奔波,另一方面希望引起重视,反应自己的情况。
2008年9月8日,付达信想着火车站人多,警察肯定也多,抢劫了就一定会被警察抓到,于是决定到北京火车站。
抢劫前到毛主席纪念馆请罪
“我当时就想,到了北京,去看看毛主席,向他老人家赔罪,我也是迫不得已”付达信说自己本意不是犯罪,希望毛主席和北京人民能够原谅自己。
第一次抢劫失败:被抢妇女没理自己
付达信在排队的人群中看见一中年女子拿着200元钱,于是那着水果刀,走上前去一把把100块钱攥了过去,那个妇女看见付达信拿着刀笑眯眯地看着自己,以为是疯子,便没理他,自认倒霉地继续转身排队。
“那个被抢的妇女没理我。我当时这个气啊,想她怎么不喊啊,如果一喊,警察来了不就行了吗。”事后,付达信说。
第二次抢劫成功:与女孩争抢挎包
在北京站广场西侧的花坛边,付达信看见了阿芳。我当时就想,继续抢女的好一点,不然抢男的我怕他会打我,付达信说到。9月8日,大学学生阿芳准备乘车回烟台。下午2点,阿芳从地铁站出来,往火车站进站大厅走。就在阿芳走到花坛附近时,身后突然传来“把包给我”的喊声。以为是在喊别人,阿芳没有理睬,而是继续往前走。“把包给我!”这时又传来第二次喊声,同时阿芳背在后边的双肩背包被拉得滑落在手臂上。转过头来,阿芳看见了一个老头。“他太老了,我以为他是在跟我开玩笑。”阿芳后来在做笔录时说。
这一次,两人的拉扯终于引来了车站民警的注意。执勤民警当场把下正在抢劫的付达信抓获。
“我没见过这么配合抓捕的抢劫犯。”事发后民警回忆。
受审配合,要求把罪行写的严重些
被抓捕归案后,坐在审讯椅上的老人情绪十分稳定,并且不断要求办案民警把自己的罪行写的更严重,希望自己能够多判几年。这一行为令在场民警错愕不已,五味杂陈。
经物价部门鉴定,仅阿芳被抢的一个挎包就价值几千元,包里还有其他物品,被抢物品共价值9000多元。
事发后,检察院以“抢劫罪”向法院提起公诉,北京铁路运输法院审理后认定,付达信的抢劫行为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得逞,属犯罪未遂。鉴于其归案后认罪态度较好,判处其2年有期徒刑、处6000元罚金。
当法官宣布因犯抢劫罪付达信被判决2年有期徒刑时,他竟认为判得太轻了,要求法官再好好审审。
看守所里吃喝不愁喜笑颜开
付达信说,自己被抓后生活一下子好了起来,每天一日三餐能吃饱了,而且吃到了两年以来的第一顿肉。同监室的人都笑话付达信,因为他总是想吃东西,而且每次吃饭总是一小口一小口地吃,很珍惜的样子。知道付达信有好胃口,因此同监室的人有时嫌饭不好吃,或者吃不了的都给他了。
在看守所,每天生活规律,早上准时起床,看电视,吃饭,三个月后比自己刚进来时体重涨了足足10斤。看守所的狱警还有同监室的犯人都了解自己的事,经常照顾自己,这让他很知足。
“”我很知足,希望这样的日子能够长一些。”付达信称。当时他将肉含在嘴里一点点地嚼,让整个口腔里充满了肉的味道,一个劲地吧唧嘴让同监室的犯人笑话了好几天。
付达信说已经在看守所里问过其他犯人,人家说按照他抢劫物品的价值,再加上是持刀抢劫,最少也应该判5年的刑,这让付达信感到不满。“判太轻,过2年出去还是不能养活自己怎么办?”
提前半年出狱,住进敬老院后不满意回家自住,直言自己很满足
现年81岁的付达信,靠着国家补贴和两个侄儿凑的钱,他住进了自己的房子,过上领补助和养老金的生活,算下来一个月能给他发720多块钱。
谈到为何离开养老院,这个耄耋之年的老人说:“有些菜,我没有牙吃不了。(你)吃得也好,吃不得也好,(敬老院)也不管你。”“人病了,没人招呼。自己下不了楼,(找人)到楼下打一壶开水,打一碗饭,没两三块钱没人给你打。”
近年来,国家也对农村老人养老问题愈发重视,多个部门也都针对情况出台了多项便民措施。
他说对现在的生活很知足了,“我可以自由了,我可以想吃什么买什么了。”
如今,81岁的他希望自己能健康一点,生活能自理。他还写下了遗书:死后必须用自己积攒下来的钱请最好的渔鼓班子演奏两晚渔鼓,因为在当地,这是老人过世后的习俗,让自己这一生善始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