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古代的官员卸任后,为何要回乡养老?留在原地不行吗?
2021-06-02 19:17  浏览:186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众所周知,一个王朝的兴盛并不是仅仅取决于皇帝是否勤政,而是众人齐心才能促成的结果,整个国家的权利机制呈金字塔型,最顶端是皇帝,往下是各级官员。底部牢固,各级官员在其位谋其事,方能江山稳固,以求千秋万代。


我们所熟知的李白,韩愈,范仲淹等历史名人,都是倾其一生想在朝廷谋求一官半职,不为荣华富贵,而是想要泼洒一腔报国热血。在中华五千年所出现的盛世中,肱骨之臣数不胜数。




古代的官员都是有等级划分的,小到九品芝麻官,大到一品大员,各级官员各司其职,为皇帝出谋划策,鞠躬尽瘁。许多人认为,这些一生为朝廷效力的官员在退休之后会留在京城养老,但其实古代官员辞官或退休之后,是要回到自己的故乡的,这是为什么呢?


没有住处,有也难住


中国古代,实行的是官邸制,不论是京城的官员还是地方官员,都会分配自己的府邸。然而官员虽然不用付租金或者房费,但他们所住的房屋其实是都有一定期限的使用权,并没有所有权。就如同现在的美国白宫和英国的唐宁街十号。


例如古代的某某巡抚官员,到达一个地方之后就住到朝廷设立的府衙内,内部主要采用的是“前朝后寝”的分布格局,这样官员在前办案,后方留给自己的家眷居住,但无论巡抚在这个地方工作多久,离任时依旧要把府衙清空,以便下一任官员居住。


因此,古代官员卸任之后,在当地是没有自己的住所的,致仕的官员要自己解决住所问题。大多数人会将自己的银钱投资到故乡,在老家置办房产,修缮住所。那么有的人会问,他们为什么不在京城置办房产呢?




正所谓天子脚下,寸土寸金之地,参考现在的北京城房价依旧可见一斑,因此小的官员在京城是买不起房子的。而大的官员,他们虽然收入多,但也不敢在京城置办房产,避免过于瞩目会引起皇帝揣测,从而引来杀身之祸,所以也不会留在京城,依旧选择回到家乡,既可远离纷争,也是一种自保的方法。


况且在中国古代,等级制度的划分是非常严苛的,紫禁城之所以称为皇城,并不仅仅因为他的行政功能,更是这里聚集了一种皇亲国戚,并不是随便什么人就可以住在京城中。


正如清朝的制度规定,汉族官员是没有资格在紫禁城中置办房产的,除非皇帝特批才能居住,而大多数人如同今天的“北漂”一样,只是在京城谋职而已,退休之后还是要回到家乡。


土地是财富的根本


官员回乡养老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我们常说士农工商,农业在古代中国占据重要地位。由于在当时的社会,城乡发展的差距还没有那么大,因此人们对于大城市的眷恋并没有今天这样强烈,但农业是第一行业,甚至可以说,有了地就有了财富。




人易动,家难移,官员的落脚地可能会随着职位的变动而随时更换,若是到了一个地方就置办房产,那恐怕最后连一个安身之所都的不到。土地是人安生立命之本,而且土地不可以随意买卖,因此官员在任期间,也会将自己的积蓄投入到家乡的地产之中。


有的人会把古代官员的职务和现今的公务员相比,当了官儿就相当于有了铁饭碗,但事实上还是有所不同的,古代的官员退休之后并没有退休金,即便有也很少,因此官员在退休之后,首先想到的就是安身立命的问题。


所以他们置办的土地都在老家,回乡后不仅可以种地,富裕者还可以将土地出租,假如在外地任职却回老家收租则是非常不便的,所以官员们往往会选择回乡就近收租。


官员辞去职务回到家乡,某种程度上就和普通老百姓一般无二,区别就是手中的土地资源较多,那么他们回去后,大力开发土地,鼓励耕种,也能促进国家的粮食储备,从而增加国家的经济收入,维护社会稳定。因为吃饱穿暖,是古时百姓心中最大的诉求。




功成身退,落叶归根


《陋室铭》中有这样一句话,“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家乡虽然不像在大城市那样的繁华,但也拥有大城市中难得的宁静。


古代的官员经历了严苛的科考,在朝中兢兢业业数十载,这些人在官场上摸爬滚打,早已深谙官场的凶险,经历过那些伴君如伴虎的日子,大臣们一朝身退,只想远离世事纷争以求晚年安乐。


官员的经济问题暂且不提,因为他们在朝中多年,诸方关系盘根错节,来往众多,若是眷恋官场,恐怕还会落人口舌,因此到老退休之后也会选择回乡养老。


这些功成名就,声名在外的官员回乡之后,在百姓之中的声望也是不低的,依然会受到众多追捧。辞官后,他们的生活也相对清闲下来,还可以为家乡做些其他有意义的事情。比如有些官员回乡创办私塾,推动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的开办医馆,提高当地的医疗卫生条件,或是推动农商的发展等。




这样一来,回乡官员不仅在朝廷上尽职尽责,回到故乡后还能推动城乡地区发展,为自己的子孙后代铺路。


落叶归根的思想本就深深扎根于中国人的脑海之中,半生沉浮官场,想着如何保住自己头顶的乌纱帽,离任之后,归乡之情便会油然而生。


见过了世事繁华,见过了人心险恶,家乡的朴实安宁成为不可多得的珍宝,所谓饮水思源,大臣们怀抱着一身才华和资本,功成身退时也想为生养自己的故乡做出贡献,这也是一种游子情。古代官员退休回乡,不仅是一种选择,更是一种智慧。


本文由阿凯聊文史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涨知识!


发布人:7f41****    IP:106.39.11.***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

loading